肝胆相照 金石传情——著名作家、篆刻家陈伟炬先生为学者书法家周世闻先生治印赏析

来源: 西安商情网 发布时间: 2020-02-13 16:21:59
摘要: 佛经上说,人与人之间交往都是缘法使然。将这一佛家原理放到现实生活当中去观照,就会发现诚哉斯言!确实是因为一个“缘”字让两个本来全不相干之人能够成为好友,比如笔者和著名作家陈伟炬先生,原本分属于不同的生活圈子,在几十年漫长的岁月当中,本来没有任何交集,如果不是因为文学艺术,我们两个人就会像两条永不相交的平行线一样,各自度过自己的人生。

文――周世闻

  佛经上说,人与人之间交往都是缘法使然。将这一佛家原理放到现实生活当中去观照,就会发现诚哉斯言!确实是因为一个“缘”字让两个本来全不相干之人能够成为好友,比如笔者和著名作家陈伟炬先生,原本分属于不同的生活圈子,在几十年漫长的岁月当中,本来没有任何交集,如果不是因为文学艺术,我们两个人就会像两条永不相交的平行线一样,各自度过自己的人生。可是冥冥中自有天意,两个生活圈子截然不同的人却都因为文学和艺术而相识,并且成为了莫逆之交,真可谓:缘分之妙,妙不可言!

 

《为谁沉浮》


周世闻先生所著《中国历代名家书法鉴赏》

 

  相识的缘起,要从《华商报》说起,众所周知,《华商报》是在古城长安乃至全国都非常有影响力的一份综合性报纸(甚至有戏言:到西安旅游,有4样东西必看必吃,那就是“兵马俑、和尚庙、羊肉泡、华商报)。2013年该报为了进一步发现推荐文学人才,于是面向全国范围内仔细筛选,严格考核,精选了10位年轻作家成为”《华商报》签约作家“。而笔者和陈伟炬先生因为多年来笔耕不辍(笔者撰写了《历代名家书法鉴赏》《中华书法入门》等书,陈伟炬先生撰写了反映职场生涯的小说《为谁沉浮》,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因此双双被选中光荣地成为”《华商报》签约作家“,在签约仪式上,著名作家贾平凹先生亲自为我们二人颁发聘任证书,并且肯定了我们的创作成绩,勉励我们再接再厉,在文学艺术道路上取得更大的成就。而笔者也是在此次聘任活动中第一次见到了陈伟炬先生。

  

(贾平凹先生为我们颁发聘书后合影。后排右二为陈伟炬先生,前排右二为笔者。)


  陈先生中等身材,不胖不瘦,戴一副近视眼镜,举手投足间都显示出作为一名作家的睿智和文雅,与他交谈,陈先生语气和缓,待人诚恳,体现出一名优秀的知识分子的良好素质,以及一位作家的通透和达观。古人说:有倾盖如故,有白头如新。就这么一次交往,笔者就认定陈伟炬先生是值得一生相交的好朋友,实践证明果真如此,后来,由于笔者和陈先生在事业上都十分忙碌,因此见面的次数并不多,逢年过节互致问候,有了事情相互帮忙,交往之间,莫逆于心,更加坚定了笔者对他的看法――那就是陈先生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作家,更是一位品德高尚的君子。

  古人云:君子之交淡如水,就在这种如水般的交往当中,我又和陈先生迎来了一段更大的缘分,同时惊喜地发现,他不仅是一位优秀的作家,而且还有一项令人赞叹的艺术才能。笔者的专业和职业都是书法,因此经常要为某些人和机构书写书法作品,稍微有一些书法常识的人都知道一副优秀书法作品的完成,不单单是字要写得好,而且在作品上钤盖的印章也同样重要,白纸黑字之间,配上几枚朱砂红的印章,顿时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笔者对印章的选择也十分重视,一次偶然之间获得了几枚章料,怎样请高人在章料上刻上内容颇费踟蹰,在观看了几个篆刻家的作品之后,笔者对他们的篆刻技艺和风格都不满意,无意当中看到了陈先生在自己所写的作品当中钤盖的印章,觉得他的那几枚印章刀法娴熟、布局巧妙,诚为佳构。因此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求陈先生能否让给他刻印章的这位篆刻家为笔者也刻上几枚印章?陈先生听后哈哈大笑,告诉笔者道,他的这几枚印章就是自己操刀刻成的,没有别人。笔者听后大为惊讶,原先只是知道陈先生文笔高妙,没想到在篆刻上他也有这么高的造诣,这下更加钦佩于他。因此,向他提出了治印的请求,陈先生欣然答应,但是给我提了一个要求,因为,他要精心构思,仔细篆刻,所以不要希望我对他不要有时间上的限制。笔者知道,好的艺术品都需要十年磨一剑,慢工出细活,陈先生能如此向笔者提要求,肯定是十分重视这次治印,一定会厚积薄发出精品的。

  我们两人约定好之后,笔者就在静静等待,正如笔者所料,陈先生用了将近两个月的时间,为笔者刻下了几枚印章精品,这其中经历了多种构思,几番探索,共同商议,推倒重来,最终定稿,因此每一枚印章当中,都凝聚着陈先生巧妙的构思、娴熟的刀法、深厚的文化底蕴,下面就让我们逐一欣赏:


  第一枚,白文“周世闻印”,在此印的笔法上,陈先生借鉴的是篆书圆转的用笔,特别是在转折处采用的是书法里“折钗股”的写法,圆润而有力,“周”字里面的“口”像一个人咧嘴微笑,嘴角上扬,有一种笑口常开的趣味;“世”字中间一竖向下长长伸出和竖折相连,最上面的长横在收笔处又向下折下,使得全字像打太极拳一样笔势圆浑;最妙的是“闻”字,门字框的两竖刻意刻短,下边的“耳”字向左倾斜,整个字呈现一种险中求稳、斜而不倒的感觉,和其他三个字都采取方正的结构不同,这一个字破除了整个印面如果过于方正而容易形成的呆板之弊,显得生动活泼,更令人拍案叫绝的是,门字框的左竖在操刀时由于印石较脆,刻到那一笔时印面崩开形成了一个豁口,没想到这一豁反而使整个印面更加增添了一种残缺之美,所以,此枚印章线条圆润通达、柔中带刚,结体以正为主,以奇为辅,正斜相生,庄谐有致,作为名章,端庄中不失活泼,俏皮中又饱含正气,一切都浑然天成。


  第二枚,白文闲章,印面的内容为“五饼二鱼”,由于同样是白文,陈先生在创作之时,为了和第一枚以示区别,所以在篆书的笔法上,一改上一枚起笔收笔都圆浑的特点,而是采用起笔较为圆浑,悬针尖锋收笔的笔法,这样一来,就使得线条圆浑中还透出劲健之美。我们来逐字欣赏一下,“五”字上横短下横长,整体呈宝塔形,稳固有力,中间的交叉两笔与上横断,而与下横连,断连有法;“饼”字的食字旁线条略粗,“并”字线条略细,左右之间形成一种对比;“二”字缩成两点,“鱼”字采用象形的写法,真像一条鱼在水中缓缓而行。四个字在整体章法布局上呈反s型,“饼”和“鱼”笔划较多,右下角容易落空,所以,用两点组成的“二”字巧妙地进行补白,这样以来,整体的布局既疏可走马,又密不透风,疏密之间,体现出强大的艺术感染力,边框的残破处理,更加增添了该印的古朴之感。


  第三枚,是带方框的白文印,只刻“世闻”二字。由于“世”字笔划少,而“闻”字笔划多,两者之间要怎样形成巧妙的呼应关系,陈先生可说是煞费苦心。“世”字线条较细,总体呈略微向右倾倒之势,最后一笔向右下伸出;“闻”字线条较粗,同样采用的是悬针竖的收笔方式,由于“世”字的最后一笔已成倾斜之态,所以“闻”字的耳字旁就再没有倾倒,而是采用笔直的姿态,有如中流砥柱一般,巧妙地化解了“世”字容易倾斜的感觉,同时为了和“世”字的最后一笔向右下倾斜相呼应,两字外面的白色方框故意将左上角留出较大的开口,以使得两字不显局促之感,而是气息流动,因此,该名印章通篇观之,正而不板的,稳而不俗。

 

  第四枚,朱文,“世闻书”三字。连刻三枚白文印之后,陈先生要展示一下自己朱文印的功底,因此从线条到布局又和前边几枚印都有所不同。首先,在线条上采用较细的铁线篆的笔法,细劲圆转,同时在布局上,由于“书”字笔画较多,因此安排这一个字独占左边的半边天,且其中部的笔画呈放射状,上下左右都呼应;“世闻”两字上下排列,占据右边半壁河山。三个字这样一搭配,顿时显得笔画多的不显其密,笔画少的不显其疏,很好地分割了印面内的空间,尤其是印面的左下角大胆地采用残破边的处理方式,一方面避免了和“书”字下面的“口”形成重复雷同之弊,另一方面流通了印面内的气息,使该印平添了几分通灵之感。(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该印石质坚硬,陈先生在治印之时,将手指都磨出了伤痕,此点折射出的他做事之认真,待友之诚恳,真令笔者感动不已。)

 

  第五枚,朱文,“周公世闻”名章。艺术家和匠人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匠人是不断地在重复自己,机械的对待每一个不同的作品,千篇一律,缺乏灵气,而艺术家的高妙之处就在于,既不重复别人,也不重复自己,总是在寻求突破,总是在加以变化。这枚印就是陈先生在朱文创作方面的又一个求新求变的精品。那么就让我们来仔细的看一下这枚印章的巧思妙构:“周”字没有单纯地选用大篆和小篆的写法,而是借鉴了上古图腾的构图,从造型上猛一看,还有几分三星堆面具的感觉;“公”字则采用了汉隶的写法,最为巧妙之处是将上面的“八”字的撇和捺处理成左右呼应的两点,这种呼应的感觉,像两朵星云逐渐挨近,一下又有了行草书笔画间的流动之感,下边部分则像一个耸起的山头,上开而下收,使这一个字显得收放有度;“世”字则采用金文大篆的写法,上边部分既像三盏灯台,又像三朵莲花出淤泥而不染,袅袅婷婷地摇曳于湖面之上;“闻”字的门字框真像一扇门那样树立,下边的“耳”字又向左倾斜,只不过倾斜的幅度没有第一枚那么夸张。四个字在整体布局之时,“周”字略长,“公”字略短,“世”字略短,“闻”字又略长,左右两部分之间这样长短参差,使得印面的总体章法顿显活泼多变,也使得这一枚印与上一枚相比,虽然同属一人所刻,但是却又风格迥异,上一枚“世闻书”采用的是铁线篆的刻法,而这一枚“周公世闻”则注意将篆书、隶书、行草书等诸种笔意都融入其中,使得该枚印的书法笔法的意味最浓,也显得风格卓然。最后,此印边框的残破之感,使得该印还有几分古代书法残纸的感觉,从中可以遥见陈先生是从敦煌书法写经的残卷当中寻找到的灵感,并将其运用到此枚印的篆刻之中,令人拍案叫绝。

 

陈伟炬先生

  在这两月左右的时光岁月之中,陈先生读书,写字,游历,构思,治印,终于刻出了这几枚精彩的篆刻佳作,从中让人可以看到他高深的文化素养,巧妙的艺术才思,精湛的篆刻技艺,以及汇集百家之长,融会贯通的艺术家禀赋,更为重要的是,从中还展现出的是他珍视友情,待友至诚,一诺千金的君子之风,古人云:管中窥豹,略见一斑。从这件陈先生为笔者制印的事情当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他高洁的人品,高深的艺术才能,不愧“德艺双馨”这样的评语。以小观大见微知著,在这件小事上,他能够如此尽心尽意尽力,体现他的人品和才华,那么,他能够在文学创作上取得那样的成就,自然也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

  古人说:文以载道,艺为余事。陈先生在小说创作中,承载的是反映滚滚红尘启示世道人心这样的社会责任感,在篆刻艺术当中,则展现的是他潇洒飘逸、多才多艺的才子风度,古文当中对他这种情态,有一句评语,那就是“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陈先生是完全当得起这句评价的!同时就笔者个人而言,针对陈先生认真热情为笔者治印这件事情,笔者内心的感激之情只能用清代大诗人龚自珍所作的一首古诗来形容,那就是:

  不是逢人苦誉君,亦狂亦侠亦温文。

  照人胆似秦时月,送我情如岭上云!

责任编辑: xasqbj
西安 | 咸阳 | 铜川 | 渭南 | 延安 | 榆林 | 汉中 | 安康 | 商洛 | 宝鸡 | 杨凌 | 西咸 |
友情链接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网信网 中国网 央视网 国际在线 中国经济网 中青网 中国台湾网 中国广播网 中国西藏网 光明网西部网陕西网西安网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人员查询

西安商情网 邮政编码:710005

新闻热线:029-86178533 广告热线:18092743863 电子邮箱:61777670@qq.com

本网站法律顾问:陕西弘业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