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作秀”

来源: 西安商情网 发布时间: 2020-02-21 18:00:12
摘要: 2020年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一年,让热闹的几千年的中国传统节日春节变得含蓄而内敛,14亿中国人有条不紊地抗击病魔,这一段时间,不管是各种媒体大家都十分关注新冠肺炎病毒的防治。

  2020年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一年,让热闹的几千年的中国传统节日春节变得含蓄而内敛,14亿中国人有条不紊地抗击病魔,这一段时间,不管是各种媒体大家都十分关注新冠肺炎病毒的防治。

  一万多名医务工作者驰援武汉,迎难而上洪流中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84岁仍然率队出征的钟南山。也有上有老下有小的70后80后。更有把使命扛在肩上的90后,一批年轻的面孔,剪掉长发,披上战袍,带上护目镜走上了抗疫前线。从各种媒体上我们看到了身处一线机关社区工作人员辛勤的身影。出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看到了“舍小家为大家”“上阵父子兵”“战斗夫妻档”等等鲜活的事例,有报恩武汉当年汶川大地震中免费治疗之恩,捐献14万斤蔬菜的“大树哥”;有很多人放下款物就走坚决不留姓名的无名者。我们看到九零后爱美的小姑娘,为了方便工作,剃掉了心爱的长头发,集体光头亮相,我的眼里是满含感动的泪水,基辛格在《论中国》说:“中国人总是被他们之中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孩子们长大了,成为了保护我们家园的战士。这一颗颗善良朴实的爱心,每当在关键的时候总能迸发出人性的光芒。

  更多的人们是在思考,我们能为抗击疫情做些什么?我们能为武汉做些什么?于是纷纷捐款捐物献爱心的热情一浪高过一浪。让我们感到了人世间的温情,但在倍感我们的社会整体有力量的欣慰之余,也让人看到了听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历史走到了今天,好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耐性一下被现实的野性打败了,浮躁、狂躁的情绪弥漫在社会的各个层次、各个角落。例如某某高调捐款就是作秀,某某收入很高,竟然捐的和一般收入的某某差不多,等等一些不恰当更不合适的言论。

  我记得在一个单位参观学习时,看到一面文化墙,说的是:每个人都有长处,要相互学习,每个人都有难处,要相互体谅,每个人都有苦处,要相互包容。每个人都有短处,要相互支持。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酸甜苦辣,都有一些不为人知的难处,我们看到的事情和问题,即使是自己亲眼所见也未必是真的,“魔术中的大变活人你也看到了,难道是真的吗?”还是要从善良的愿望出发,本着向善的愿望来推动。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也没有完全相同的环境,甲捐1000元,乙也捐1000元,但他们的收入支出不尽相同,所以我们不能拿一件事情来评价一个人,更不能也没有必要拿一次捐款来评定一个人。

  说起作秀,作秀无非有三种情况:

  一是有些人本来做事做人一贯都很高调,应该承认这些人的确很优秀,出来“秀”一下,或者表演也就是所谓的本色出演。这些人可能高调有些过了,难免虽然让你不是十分舒服或者不太舒服,每个人都有个性,我们不能要求别人整齐划一,好像也没有必要一决高下。其实高调与低调,懂得音乐的人都知道,有高调就有低调,其实没有什么对与不对。一个完整优美的曲目,不可能一直是唱高调,同样也不可能一直是唱低调,有高有低才是一个完整的曲目,才算是个真正的艺术作品。所以是高调低调都是正常的,没有什么对与错,是当高调时高调,当低调时低调才是和谐的、完美的。该高调时没有必要低调,也不可能是哪一首曲子一直都是高调,一直都是低调。我们一直有一个误区,好像高调做善事的人不是好人,其实我们不能要求每个人都想我们一样,好人就是没有时间做坏人,更没有心情研究坏人的人。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我们都要有一颗感恩的心,感谢、感恩这些帮助我们的人。

  第二种是没有达到高度,想通过一件事情或者一些事情装的比较优秀一点。这可能是大家抨击比较多的,仔细想一想,有些装其实也是什么原则性的问题,不妨让这些人装的好了,法国著名作家朱尔.勒纳尔说:“做一星期正派人要比做十五分钟英雄困难得多。”其实好人何尝不是通过日积月累的装,最后达到了真正成为好人的目的。对这种情况可以宽容包容一些,甚至是不要着急来下断语,让时间来做最好的评判。那些放下款物就走不留姓名的背影,我们是从骨子里发出敬仰的、尊重的,高调捐款捐物引导大家的人也是同样值得尊重的。我们接受爱心,然后再去帮助其他需要帮助的人,把爱传递下去,让更多的人能享受到爱,这不就是让爱发扬光大。这不是挺好的吗?我们应当也应该也必须对别人的善意有一个交代。

  第三种就是自己本身是坏人,或者就是干坏事比较多的人,今天心情好或者受到了感染,也非要反串当一回好人。其实这种情况是客观存在的。其实这些人愿意这样做至少还有善念,愿意做一个好人,好事做多了,也就形成了习惯。再者说做我们千方百计教育惩戒挽救,不就是让这些人就是做好人、做善事。其实我们不妨也可以自己来作秀一番,抨击别人是很容易的事情,我们不妨作上一作,这其中的各种滋味,也许就会明白的许多。鲁迅论《西游记》说:“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我们常说不因人废言,可不可以引申一下,不要因人废事。

  战国时,魏王和魏国国相孔斌讨论天下高士问题,孔斌是孔子的六世孙。他说世上根本没有这样的人,如果非要找个差不多的,那就只有鲁仲连了。魏王并不认同鲁仲连,认为鲁仲连老是强迫自己做一些不愿做的事,表里不一,外界评价不是很高,说到底无非是为了做给别人看。孔斌说了一句话:“作之不止,乃成君子”。什么意思呢?人都是要强求自己去做一些事情的。假如这样不停地做下去,便会成为君子;始终不变地这样做,习惯与本性渐渐相融合,也就成为自然的了。就是管他真心的还是假意的。就算演戏给别人看只要坚持不懈地演下去。久而久之,就会弄假成真,成为真正的君子。这段对话发生在2000多年以前,恐怕是最早关于 “作”的对话,鲁仲连也是最早被贴上“作”的标签的人。尽管这个”作”和我们现在流行的“作”意思不完全一样,但听魏王的弦外之音,起码是说鲁仲连的行为让当时的人觉得不自然,不真诚,或者是让有些人感到不舒服。

  其实即使你对那些弄虚作假人和事,有八成的把握也不要着急。缓一缓,等到有九成甚至十成的把握时,再行当头棒喝,大概也不算太晚。

  爱心是人世间最美的底色,其实世界上没有好人与坏人之分,有的只是做了好事的人和做了坏事的人。道德是拿来自律的,有些人老是有一种习惯思维,站到一个道德的高地上来。来批张三,来判李四。我们还是言归正传,好人也许一开始就是装出来的,装的时间久了,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最终成了好人,这也算是一种美谈吧。坏人不愿意让别人称他为坏人。也不失是一件好事,他也时不时的做一些好事,我们可以表彰他们做的是好事,而不是他认可他“装”或者是“作”。他愿意“作”我们就一如既往的赞美他(她)、表扬他(她),时间久了,他(她)也发生了变化的,再干坏事也难为情了,不好意思干坏事了。再者说“作”的多了,你敢保准他或者她不会一步一步成为一个好人,或者是装好的多的人,做或者是做好人多了,对于社会和你我他不是都挺好的。对坏人来作秀的人,或者一般人来作秀的人,我们不要着急,一棍子把他打死也没有必要,缓一缓,听其言,观其行,给他一次机会。再退一步,我们抨击做秀的人有把握吗?会不会误伤一些人和事?如果你真是爱憎分明的话,不妨先从抨击作恶开始。这样的抨击效果会更好一些,胜算可能更大一些,更精准些,不是吗?

 (孔令国)

  (作者为西安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农工党西安市副主委、莲湖区政协副主席、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


责任编辑: xasqbj
西安 | 咸阳 | 铜川 | 渭南 | 延安 | 榆林 | 汉中 | 安康 | 商洛 | 宝鸡 | 杨凌 | 西咸 |
友情链接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网信网 中国网 央视网 国际在线 中国经济网 中青网 中国台湾网 中国广播网 中国西藏网 光明网西部网陕西网西安网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人员查询

西安商情网 邮政编码:710005

新闻热线:029-86178533 广告热线:18092743863 电子邮箱:61777670@qq.com

本网站法律顾问:陕西弘业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