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9-86178533

首页 >> 商洛 >> 正文

“五心”工作法 调出新“枫”景——商洛市镇安县司法局“陈新喜调解工作室”调解矛盾纠纷工作纪实

2025年04月28日 16:50  商洛司法

在镇安县司法局,有这样一支由退休司法局局长、退休法官、退休司法所所长组成的“银发调解团”——“陈新喜调解工作室”,自2022年7月成立以来,5位平均年龄60多岁的老同志,秉持“退休不褪色、余热映初心”的信念,以新时代“枫桥经验”为指引,探索出“热心接待、耐心倾听、细心调查、公心调解、诚心回访”的“五心”工作法,累计化解矛盾纠纷200余件,调解协议金额超3000万元。2024年以来,工作室接待群众咨询300多人次,调解成功率、满意率均达100%,用“银龄力量”绘就基层治理的和谐画卷。

热心接待 以温度消融对立坚冰

作为矛盾化解的“第一扇门”,工作室始终践行“五个一”服务准则:一张笑脸相迎、一把椅子让座、一杯热茶暖心、一番倾听纾困、一声叮嘱送行。面对怒气冲冲的当事人,调解员用“家庭式接待”让群众“降火、消气、静心”,在拉近距离中搭建信任桥梁。

2024年8月,一位老人因侄媳妇碰乱花盆却拒不认错而怒气难消。陈新喜主任主动将老人迎进工作室,递上茶水耐心安抚:“您先消消气,慢慢说,我们一定帮您把理儿找回来。”在温暖的氛围中,老人打开心扉:“我不是要赔偿,就想让晚辈认个错。”调解员随即走访调查,指出侄媳妇的不当之处,最终侄子登门道歉,老人的“心结”当场解开。工作室还针对高龄、行动不便的群众,提供上门调解服务,累计为10余名特殊群体化解“急难愁盼”。

细心调查 以细节厘清矛盾脉络

“调解是‘穿针引线’的细活,差之毫厘便可能失之千里。”工作室建立“五问工作法”,即问清事发缘由、问准诉求焦点、问明争议细节、问透利益关联、问实证据材料,通过抽丝剥茧的调查,为精准化解奠定基础。2024年4月,倪某某在修剪烤烟基地树木时坠亡,调解员赶赴事发地,实地测量作业高度、调取村委会用工记录、咨询行业安全标准,发现争议核心在于“是否构成工伤”。通过摆事实、列证据,调解员明确村委会作为用工主体的责任,同时协调镇政府提供人道主义救助,仅用2天促成协议,避免了矛盾升级。

公心调解 以公正筑牢信任基石

“群众看调解,最在乎‘一碗水端平’。”工作室始终坚守“三不原则”,不偏向亲友、不唯权唯势、不敷衍塞责,通过“背对背疏导、面对面协商”,结合法律法规与公序良俗,为双方划出“利益平衡点”。如周某某在为陈家兄弟翻修房屋时摔伤,起诉至法庭后转为调解。工作室邀请西口法庭法官现场指导,共同核算医疗费、误工费、残疾赔偿金,明确双方责任比例。面对陈家兄弟“没钱赔”的推诿,调解员亮明法律后果:“拒不赔偿将被列入失信名单,影响子女升学就业。”同时劝解周某某:“对方确有困难,分期赔偿更务实。”最终,双方达成11万元赔偿协议并当场履行。“公心就是调解的‘定海神针’,只有让群众看到公平,才能信服调解结果。”陈新喜常说。

诚心回访 以长效巩固调解成效

调解不是终点,而是服务的延续。工作室建立“一案一回访”制度,通过入户走访、电话沟通,跟踪协议履行情况,排查复发隐患,更主动为困难群众链接救助资源,实现“案结事了心也结”。如周某某案调解后,调解员发现其家庭因医疗支出陷入困境。陈新喜多次奔走相关部门,为其争取5万元救助金。2025年春节,工作室带着米面油登门回访,周某某感动地说:“你们不仅帮我讨回公道,还记挂着我全家的日子,比亲人还亲!”据统计,工作室累计为30余名困难当事人协调救助资金100余万元,让调解工作既有“力度”更有“温度”。

从机关或法庭到调解工作室,变的是岗位,不变的是“为民解难”的初心。“陈新喜调解工作室”的老同志们,用“五心”串起调解全流程,让法律有温度、治理有温情。他们是基层治理的“银发哨兵”,更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践行者——以“小调解”守护“大平安”,用“夕阳红”绘就“和谐景”,为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交出了一份温暖而厚重的答卷。

责任编辑:yuki

上一条:商洛市商州区委农村工作会议召开 下一条:青春挺膺担使命 薪火相传启新程--洛南县职业教育中心举办纪念“五四运动”106周年主题团日活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