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傍晚,漫步商洛市洛南县景村镇景村街社区怡景佳苑易地搬迁小区,绿树繁花相映成趣,车辆在停车位上整齐排列,老人们在健身器材上悠闲锻炼;年轻人在篮球场上挥洒汗水;孩子们在干净整洁的广场上嬉笑玩耍;活动室里人们唠嗑、下棋·······,欢声笑语不断,处处洋溢着生机与活力。

谁能想到,曾经这里矛盾纠纷不断、环境脏乱差的小区,如今,实现了华丽转身,成为260余户易地搬迁群众的温馨港湾、生活的幸福家园。今年以来,景村镇不断创新思路和治理模式,实施小区治理“五大行动”,全力绘就小区治理新图景。
健全组织核心,党群站成“暖心港湾”
走进怡景佳苑小区的党群服务工作站,温馨的氛围扑面而来。这里,包抓干部、小区党支部成员与物业服务人员同址办公,就像一个温暖的大家庭。

“以前有问题都不知道找谁,现在好了,有党员在,啥事儿都能解决,心里踏实。”前来党群服务工作站反映自家水管漏水的赵大爷感慨的说,“咱这老支书每天都会在小区里转,跟我们唠唠嗑,了解大家的需求”。

景村镇为强化小区治理服务,在怡景佳苑小区成立党支部,建设集党群服务、物业管理、文化生活、邻里沟通于一体的小区居民服务联合体,选配社区德高望重的离休村干部担任党支部书记,由党支部选派两名党员负责小区物业服务,从小区卫生到设施维护,事事操心,党群服务工作站不仅是办事的地方,更成小区群众交流互动的“暖心港湾”,大家在这里分享生活点滴,感受着党组织带来的温暖与关怀。
实施精细管理,网格员成“贴心管家”
“有了网格员,生活中的小烦恼都能快速解决,有一次,独居老人李奶奶身体不舒服,我周叔得知后,第一时间联系了小区卫生室的医生,并一直陪伴在李奶奶身边。”被小区居民车二伟亲切称呼为周叔的是小区网格长周政民,他就是个热心肠,对小区群众的情况了如指掌。

为了更好的服务小区群众,怡景佳苑小区构建“社区党总支+小区党支部+网格长+楼栋长+单元户长”五级网格体系,定期开展入户走访,及时上报、解决、反馈群众意见诉求及矛盾纠纷,为住户提供政策法规宣传、特殊人群关爱、公共服务代办等服务。在五级网格体系的运作下,居民的意见诉求及矛盾纠纷能及时上报、解决、反馈,网格员们就像小区居民的“贴心管家”。截至目前,已成功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37 个,化解矛盾纠纷 12 件。
就业保障多元,群众腰包“鼓了起来”
“现在每月都有近一千多元的收入,可以补贴家用。”正在打扫小区卫生的李大姐开心地说,“我是一名公益岗人员,现在既可以照顾家又能工作,真觉得挺好。”
“在政府的帮助下,我家开了个小饭馆,生意挺好的,辛苦是辛苦了点,但每个月都有不少的收入,挺开心的。”一大早从小区前往集镇开门营业的小青年张丹夫妇高兴地说道。

就业是民生之本,景村镇通过工厂招工就业一批、商超就业一批、外出务工就业一批、集镇商圈创业一批、公益岗位兜底一批“五个一批”模式,积极宣传就业政策,推送就业信息,开展技能培训,鼓励指导帮助小区居民创业就业,先后开展技能培训3期,推送就业信息7期,开发公益服务岗位12个,为搬迁群众拓宽了就业渠道。
如今,260 余名搬迁群众成功就业创业,基本实现户均1人就业目标,群众的钱包渐渐鼓了起来。
设施建设升级,小区颜值“直线飙升”
曾经,小区的基础设施十分薄弱。如今,在景村镇的努力下,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小区里新建的公厕干净卫生,电动车充电棚为居民解决了充电难题,垃圾分类亭让小区环境更加整洁。室外篮球场成了年轻人的运动天地,安装的健身器材让老人们有了锻炼的好去处。小区超市和医疗卫生室为群众的生活提供了便利,划分的“微菜园”里,群众种上了各种绿色蔬菜,处处充满了生活气息。投入140万元完成的小区屋顶防水修缮、电网管网改造、破损道沿修复等基础设施改造项目,让小区旧貌换新颜。居民王阿姨感慨地说:“现在小区环境直线飙升,住在这里心情都变美了。”
文明实践开花,群众生活“丰富多彩”
“现在,每天早上打打太极,活动活动筋骨,人也精神了,”小区王大妈高兴地说,“广场舞、太极拳,都有老师指导教授,生活变得有滋有味。”

在怡景佳苑易地搬迁小区,文明新风正悄然吹拂。景村镇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作用,先后组建宣讲队、广场舞队、太极拳队等理论政策宣讲和文体队伍3个,将小区陋习治理、孝德实践融入日常,通过“诵、讲、评、演、唱、助”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引导小区群众积极参与各类文体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同时,由社区党总支主导、党员带头示范、红白理事会统一管理,倡导居民红白喜事在“文明大礼堂”集中办、节约办,小区居民文明素养不断提升。

“五大行动”实施以来,景村镇景村街社区怡景佳苑易地搬迁小区实现了从“散”到“聚”、从“争”到“和”、从“脏”到“美”、从“乱”到“治”的华丽转变。群众的认同感、归属感、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一幅共建共治共享的美好画卷正徐徐展开,激励着更多人携手共创美好家园。(文/图 马宏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