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9-86178533

首页 >> 商洛 >> 正文

商洛市山阳县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五周年纪实

2025年07月30日 15:58  商洛司法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实施以来,商洛市山阳县司法局坚持以安全稳定为底线,以教育矫治为核心,以融入社会为目标,依法严格规范执法,持续完善工作机制,不断强化内外监督,凝聚合力多元帮扶,推动社区矫正工作向更高水平更深层次迈进。

一、强化组织保障,多元共治新格局逐步形成

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山阳挂牌成立全市首个县级社区矫正管理局,各级及时调整成立社区矫正委员会,跟进完善《社区矫正委员会工作规则》等6份配套制度,进一步明确公安、检察、法院、民政、人社、教育等成员单位职能职责;山阳县司法局积极推动构建刑罚执行监管协作机制,建立社区矫正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强化各部门协同联动,逐步形成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司法行政部门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司法所具体实施、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社区矫正工作新格局。

二、强化宣传教育,社会认知参与度显著提升

全县司法行政系统以《社区矫正法》进单位、进企业、进农村、进学校“四进”活动为抓手,建成翠屏山社区矫正主题公园,通过设立宣传台、制作播放专题片、推送宣传短信、举办法治课堂和宣讲报告会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宣传《社区矫正法》及其相关法律法规,营造出“理解支持、广泛参与”的浓厚氛围。五年来,累计发放宣传资料4万余份,举办宣讲会等各类活动150余场次,服务群众咨询500余人次,在《司法所工作》《法治陕西》《商洛日报》《山阳宣传》等媒体平台刊载信息160余篇,社区矫正工作群众知晓率和社会参与度不断提升。

三、强化科技赋能,社区矫正智慧化破题开路

山阳县司法局认真贯彻“数字法治 智慧司法”要求,抢抓司法部“智慧矫正中心”创建先机,协调资源、加大投入,在全市率先完成标准规范、功能完备的社区矫正中心建设,该中心集指挥调度、视频会议、自助矫正、手机定位、VR教育等功能于一体,实现了对社区矫正对象的智能监管、精准教育和高效帮扶,此项工作获得司法部和省市各级充分肯定,创建经验在全省推广。2023年,全市智慧矫正中心创建工作现场会在山阳召开,铜川市司法局、西安市灞桥区司法局等12个单位前来交流学习,智慧矫正“四个三”机制入选陕西省第四届“十大法治事件”候选名单,经验做法先后被《司法所工作》《商洛改革动态》等媒体专题刊发,“智慧矫正”已然成为山阳法治建设的一张亮丽名片。

四、强化执法监督,规范管理潜动能有效增强

积极推行社区矫正法治化、规范化、精细化“三化”管理,修订完善了档案管理、执法检查、教育帮扶、考核奖惩等20余项制度,全面规范社区矫正档案和台账,详细记载矫正方案、协议书、公益劳动和谈话记录等内容资料,逐步形成了一套科学规范、高效有力的工作机制和体系。严格落实每日一次手机定位和钉钉打卡核查、每周一次思想汇报、每月一次公益活动和集中学习、每季进行一次实地走访等制度,每日打卡、每季视频点名签到率100%。坚持督察和执法检查常态化,补齐短板弱项,督促抓好问题整改,每年开展案件评查1次、执法检查4次以上,整改问题10个以上。扎实开展社区矫正对象风险隐患排查整治行动,全面完成了党的二十大、中亚峰会等重大活动维稳安保任务,筑牢了社区矫正安全稳定的“铜墙铁壁”。不断提高基层执法人员工作水平,为司法所干部全部配备了制式服装,发放了执法证,组织司法所长赴西北政法大学专题学习培训,通过举办讲座、专题辅导等形式扎实开展学习培训活动,共开展各类培训活动28次,培训100余人,执法能力和规范化水平显著提升。

四、强化执法监督,规范管理潜动能有效增强

山阳县司法局积极探索实践社区矫正法治化、规范化、精细化要求,修订完善档案管理、执法检查、教育帮扶、考核奖惩等配套制度20余项,逐步形成一套科学规范的工作机制;对社区矫正对象实行分级分类管理,严格依法落实“手机定位+钉钉签到”信息化核查双技防措施,定期组织实地查访,针对性开展教育学习和公益活动,跟进掌握其工作生活和思想动态,促进工作质效从“管得住”向“矫得好”不断转变;扎实开展案卷评查和交叉执法检查,突出抓好重大活动和重要时段风险隐患排查,持续筑牢社区矫正工作安全稳定底线;围绕社区矫正执法规范化目标要求,坚持干部队伍和硬件装备“两手抓”,先后为司法所配发制式服装,印制工作证件,采购信息化终端设备,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培训,基层工作人员业务能力和执法规范化水平显著提升。

五、强化教育矫治,回归社会融入度不断提高

聚焦社区矫正对象顺利回归社会目标,深入推进道德、法治、心理“三项教育”,探索形成“法治宣传+公益实践+警示教育+心理疏导”立体化教育模式,推动工作从单纯监管向深度矫治转型,助力社区矫正对象更好融入社会。全面推行“入矫第一课”制度,持续开展“每月一主题”专题教育,充分发挥“黄丝带”帮教基地作用,通过道德讲堂、普法宣讲等形式强化思想引导,累计开展集中学习教育200余场次,有效提升社区矫正对象的道德修养与法治观念;在翠屏山公园建成全市首个大型公益服务基地,组织社区矫正对象参与环境保洁、植树造林等志愿服务60余场次,服务总时长超200小时,切实增强其社会责任感与奉献意识;依托商州监狱、县看守所建立警示教育基地,组织社区矫正对象实地接受教育;创新引入VR技术构建虚拟监狱生活、酒驾肇事、法庭审判等多元教育场景,支持重点对象开展3D沉浸式体验,通过具象化场景强化服刑意识与敬畏之心,筑牢思想防线;引入专业心理矫治设备,配备放松按摩椅、心理沙盘等器材,联合县医院搭建心理服务平台,常态化开展心理测试、专业咨询等服务,累计组织心理辅导活动21场次,完成心理评估10人次,接待心理咨询24人次,精准为社区矫正对象纾解心理困扰、解决实际难题,为其顺利融入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六、强化精准施策,多元帮扶新路径走深走实

坚持分类施策,应帮尽帮,扎实开展多元化、社会化、人性化、精准化帮扶,切实在严格管理中体现人文关怀。在山阳县高新区瑞裕电子公司建成全市最大的社区矫正教育帮扶基地,安置社区矫正对象就业89人,人均年收入3万余元;主动与县人社局等有关部门建立线上线下信息共享机制,累计发布就业信息500余条、提供就业岗位112个,实现帮扶精准化;将社区矫正对象技能培训纳入雨露培训计划,积极帮助申请培训补贴、就业创业扶持等,搭建社区工厂、教育帮扶基地等平台,组织食用菌栽培、畜禽养殖、电子信息技术、制衣制袜等技能培训,助力社区矫正对象实现就业;协调民政、卫健、医保、住建、残联等部门,落实“一帮一、多帮一”措施,为困难社区矫正对象提供过渡性安置和临时救助,帮助解决落户、医疗低保、生产就业、住房生活等难题85个。

回首五载,步履铿锵;展望未来,重任在肩。《社区矫正法》实施五周年是里程碑,更是新起点。下一步,全县司法行政系统将以更高的站位、更实的举措、更优的作风,持续深化贯彻落实《社区矫正法》,不断提升社区矫正工作法治化、规范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促进社区矫正对象顺利融入社会,为推进基层社会治理贡献司法行政力量。

责任编辑:yuki

上一条:商南县赵川司法所:红色洗礼净心灵 公益劳动塑新生 下一条:商洛市商南县委宣传部开展“增强党性能担当 用心实干争佳绩”主题党日活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