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商洛市丹凤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及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关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部署要求,始终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优县,深入实施污染防治攻坚战,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十四五”期间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美丽丹凤建设总体目标基本实现。

一是善作善为,扛牢政治责任。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县委、县政府始终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作为全局性、战略性的头等大事来抓,一体推进落实。2021年以来,先后召开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工作推进会、专题会议、生态委工作会议等80余次,及时落实上级决策部署和会议精神,精心谋划污染防治攻坚战、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等重点工作,突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同时,每年将生态转移支付资金的5%用于环境监测及能力建设,研究制定了《丹凤县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秦岭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不断细化完善秦岭“五乱”问题快查快处绿色通道工作机制,强化对各镇(街道)及相关职能部门履责情况的考核和问责力度,不断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二是综合施策,提升环境质量。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严格落实河长制、林长制、田长制,突出科学治污、精准治污、依法治污,深入实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十四五”期间,丹凤县连续四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稳定达到335天以上,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稳定进入全市前列。丹江出境断面和国控、省控监测断面水质由Ⅲ类稳定提升至国家Ⅱ类,主要河流水质和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稳定达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55%以上,丹江干流锑浓度稳定可控,辖区无黑臭水体和劣V类水体,水质优良比例达到100%。防新增、去存量、控风险,加强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优先监管地块2块,完成了32个地块土壤污染调查,水土保持率达到74.75%,2023年度荣获全国水土保持工作示范县。丹凤县天蓝、水清、地绿的生态颜值越来越高,生态成色、绿色成色日益凸显,“生态、宜居、美丽”丹凤建设蓝图已经变现,成为了当前推动丹凤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三是双管齐下,筑牢安全底线。坚持源头管控和日常监管两手抓、两手硬,实现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严格环境准入关口,深入实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差异化管控,从源头上不断优化生产力布局、产业结构调整,推进产业发展向绿色低碳转型,2021年以来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64个,出具项目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对照分析报告15份。同时,强化环境监管,严格环境执法,不断健全完善秦岭生态保护监管体系,全面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环境信用评价等制度,不断筑牢生态环境安全底线,“十四五”期间立案处罚环境违法行为57起,办理生态损害赔偿案件8起。

四是抢抓机遇,推动绿色发展。大力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现路径,丹凤县抢抓商洛市列入首批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机遇,深度挖掘生态资源优势,全力打造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的“丹凤模式”。设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专项基金和生态奖补专项资金,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项目库,出台“两山贷”等配套政策,积极推进新建鱼岭抽水蓄能、青峰水库、光伏发电等项目,大力培育特色农业、康养旅游等产业,完成认证葡萄酒、茶叶、桃等国家级绿色、有机食品8个,丹凤传统葡萄酒完成商洛市首批生态产品认证申报;2025年可交易碳汇储量达5.3万吨,完成全县首笔商洛碳票开发,监测期碳减排量7500吨,市场价值50万元。

五是环保为民,强化问题整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突出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关注的生态环境问题,落实环境信访接待日制度,探索建立了环境矛盾纠纷化解“管、查、治”枫桥式工作法。2021年以来,受理办结各类信访投诉396起,办结率达到100%,与2021年同期相比,至2024年底群众环境信访投诉下降43.6%,群众的对生态环境的满意度不断提升。同时,以打好问题整改硬仗为契机,深入开展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治,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我县8个问题,已整改到位7个,1个按时序整改并取得阶段性成效;交办的26件信访件已全部办结。第二轮省委生态环境环保督察交办的14件信访件全部办结到位,反馈的14个问题全部整改到位;第三轮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的11个问题,7个问题已整改到位,其余4个问题正在推进整改,交办的3件信访件全部办结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