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9-86178533

首页 >> 商洛 >> 正文

山阳县:创新“养老服务中心+助餐”模式走出村级养老服务新路径

2025年08月30日 21:50 

“以往,吃饭都是随便糊弄一口,现在荤素搭配,还花不了几块钱,比自己在家做方便多了,还能和老伙计们下棋、聊天......比以往日子过得舒心多了!”在商洛市山阳县高坝店镇富桥社区养老服务中心,75岁的独居老人王大爷端着热腾腾的饭菜,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份幸福的背后,是山阳县在养老服务领域专项整治中,创新“村(社)养老服务中心+老年助餐”模式,将整治成果切实转化为增进民生福祉的生动实践。

直面养老痛点:资源闲置与需求迫切的现实困境

全县常住人口35.6万人,60岁以上老年人8.6万元,占比达23.9%,随着城镇化推进,低生育率加剧,劳动力外出务工和移民搬迁,农村大量孤寡、独居、留守老人面临吃饭难、照顾难、精神孤寂等困境。此前,虽已建成一批农村互助幸福院、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但因服务功能室不足、经营主体不清、运营资金短缺、无专职服务人员等问题,多数处于未实际运营状态,未能发挥应有作用。而与此同时,全县100多处村级公共服务设施(校舍、村办公室)却长期闲置,资源浪费与养老需求无法满足的矛盾日益突出。面对这些问题,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决心通过改革创新,破解基层养老服务这一难题,让老年人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创新破局之举:全链条构建“家门口”的养老服务网

为“不能让老人们守着‘空壳’幸福院发愁!”,县委县政府将村(社)养老服务模式创新作为统筹推进县镇村三级养老服务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抓手,县民政局牵头成立工作专班,制定实施方案,明确“村(社)两委主导、集体经济组织运营、多方协同参与”机制,形成“政府补一点、集体贴一点、社会捐一点、村民互助帮一点”的多元投入模式,村社养老服务保障进一步筑牢。

“选址得让老人走得动,设施得让老人用得舒心。”山阳县严格划定建设标准,依托闲置校舍、党群服务中心等集体资源,确保老人15分钟内可达;配齐日间照料室、餐厅、健康管理室等功能区,用电用火安全全达标。服务涵盖日间托管、膳食供应、健康管理、文化娱乐等基础内容,还拓展助行、康复训练等便民服务,并建立与村级应急体系、村医的联动机制,应对老人突发状况,保障老年人生命健康安全。

“钱从哪来、花到哪去”是关键。为保障服务可持续性,山阳县出台多项支持政策:改造建设补助最高不超过20万元,专职工作人员按服务老人数量分档给予每人每月1500元工资补贴(不足部分由村社集体统筹),水电气费分档补贴并享受居民生活类价格;对特殊困难老年人就餐给予每人每天2元补贴,散居特困供养对象和困难失能老人的照料护理补贴直接拨付至养老服务中心。

实践成效凸显:从“试点”到“普惠”的民生答卷

截至目前,山阳县已建成10个老年助餐点,覆盖城关街办、高坝店镇、银花镇等多个镇(街)。另有4个村(社区)正在利用闲置校舍改建养老服务中心。按照规划,年底前全县老年助餐点新增15个,改建的村(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将达到10个,更多老年人将从中受益。

从“无人管”到“有人护”,从“凑活过”到“舒心过”,山阳县用创新实践证明:基层养老难题并非无解,只要把资源用在实处、把服务做到心头上,就能让每一位老人安享幸福晚年。(阮锋 )

责任编辑:yuki

上一条:商州区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召开 下一条:山阳县人社局传达学习县委十九届九次全会精神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