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市丹凤县水利局始终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根本遵循,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融入水利事业全过程,锚定“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目标,以河湖“清四乱”为抓手,统筹水资源管理、水保监督、水生态修复等重点任务,推动河湖治理从“治污净水”向“生态惠民”升级,全力打造人民满意的幸福河湖。
思想领航强担当,拧紧护水“责任链”

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的重要论述作为首要政治任务,通过党组会领学、专题研讨深学、干部培训促学,系统研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学习纲要》、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及中省生态环境部署要求,推动水生态环境保护入脑入心。结合水利行业实际,细化分解局属单位生态环境责任清单,建立“任务到岗、责任到人”的闭环机制,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精准管控护资源,守牢生态“生命线”
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全方位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严控总量强监管,严格执行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制度,开展超计划用水、无证取水专项整治,以“零容忍”态度守住用水红线;巩固提升治短板,针对市水利局反馈的52个重点领域取水工程线索,逐项核查整改,规范取用水秩序;征管并重促规范,完成37户用水户季度水资源税申报,征收税款87.43万元,推动水资源费改税平稳落地;优化服务提效能,完成5个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审查,新核发取水许可证117个,对203户取用水户实施动态监管,全县水资源节约利用水平显著提升。
民生为本强保障,激活振兴“水动能”
聚焦“城乡供水一体化”目标,投资300万元实施供水提质增效工程,新建改造供水设施9处、铺设管网18公里,惠及4镇8村3000余群众,用水便利度大幅提高。同步筑牢水质安全屏障,争取衔接资金200万元,开展农村水质检测1143点次;对城区供水实行“一周一检、一周一公示”,今年完成20批次检测且达标率100%,真正让群众喝上“干净水”“放心水”,以优质供水服务赋能乡村振兴。
系统治理固根基,厚植生态“绿底色”


统筹水土流失治理与生态修复,完成治理面积45平方公里,让荒山披绿、浊水变清。严格图斑核查,完成水利部反馈2个图斑复核整改;征收水土保持补偿费227.98万元,对35个生产建设项目开展水保验收备案,监督检查42次,实现全流程监管。同时,将生态治理与民生改善相结合,建成南沟河堤2公里、紫泉山酒庄坡改堤360亩,实施水泉社区新兴路改造提升300米,实现生态效益与民生福祉双赢。
铁腕整治护安澜,捍卫河道“主阵地”
坚持问题导向,以省、市巡查暗访反馈问题整改为突破口,纵深推进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一是整改省级问题1个、市级问题8个、丹江干流“四乱”问题6个、涉水领域生态环保问题16个。二是强化督导检查,开展专项督查5次,下发通报5期,反馈并整改问题62个;制作河流“四乱”问题暗访片1期,通过“曝光+整改”倒逼责任落实。三是开展“亮剑护河2025”专项整治,联合公安机关开展巡河执法检查2次,联合镇办核查非法采砂线索27起,立案查处4起,形成有力震慑。四是联合县环境局开展垃圾入河、污水直排等面源污染检查,交办整改问题14个,有效维护河道生态健康。
筑牢防线保平安,织密民生“安全网”
针对暑期溺水高发风险,印发专项文件3个,联合县教育局发布《防溺水工作通知》,压实镇办和学校责任。在重点河段刷写安全标语18条、设置警示牌30个、宣传栏2个,通过广播电台播放《防溺水安全告知书》,覆盖群众超5万人次,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为群众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全民参与聚合力,唱响护河“协奏曲”
创新宣传形式,线上线下同频共振。线上通过微信公众号、县广播电台普及涉水法律法规、水生态环保知识;线下以“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秦岭卫士行动日”为契机,在县城中心广场等场所开展集中宣传,发放彩页8000余份,现场解答群众疑问,推动“爱河护河”的生态环保理念融入日常、深入人心,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群众参与”的共治共享格局。
丹凤县水利局将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更大力度推进河湖保护治理,让每一条河流都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为建设生态宜居、绿色发展的美丽丹凤贡献水利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