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商洛市山阳县司法局认真贯彻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和《社区矫正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聚焦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这一特殊群体,针对其身心特点,坚持“教育、感化、挽救”的工作原则,切实加强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教育监管、矫治帮扶等工作,筑牢了未成年人健康幸福成长的法治防线。

一是下好个案矫正“先手棋”,强化分类管理。综合分析在册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成长经历、犯罪原因、个性特点、社会交往等因素,科学合理、量身拟定个性化矫正方案,建立由司法所、监护人、村(社)干部、社会工作者等在内的“多帮一”矫正小组,侧重法律意识、心理健康、思想动态、社会责任感等方面开展精准矫正,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个案服务,累计开展个案服务11人次。对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坚持“不公开、不透露”,实行分别管理、分别矫正,入矫和解矫宣告不公开,日常监管采取单独报到、单独教育、个别谈话等矫正措施,加强矫正档案的保密性,严格保密未成年人隐私。

二是下好心理矫治“关键棋”,重塑健康人格。全覆盖、多对一了解走访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的成长历程、家庭状况、社会环境等情况,针对未成年人心智不成熟、社会认知度不高、自我约束力不强、脾气容易冲动等性格特点,依托县社区矫正中心,组建由“法律工作者+心理咨询师+老师+社工+志愿者”等20人组成的专业团队,通过“拉家常”、谈心谈话、心理咨询测试、音乐和沙盘治疗等方式,及时精准掌握其思想动态,建立心理跟踪成长档案,引导其正确调解情绪、释放压力、纠正认知偏差等心理状况,树立积极乐观向上的学习工作生活态度。累计为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开展心理咨询测试10人次、开展心理辅导讲座6次。

三是下好教育监管“制胜棋”,提升矫正质效。加强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日常监管,督促其按时打卡、报告情况、参加教育学习和公益活动,积极开展“每月一主题”活动,定期开展实地走访,强化个别教育、亲情教育,突出在思想转化、解开心结、纠偏行为等方面下功夫,引导其健康成长并顺利回归社会。在入矫前后,组织开展道德法治教育、警示教育、志愿服务活动,通过以案析法、观看警示教育片等形式,引导其树立正确“三观”,改善陋习行为,重塑健康心理,提升法治意识,达到良好矫治效果,累计开展各类道德法治辅导讲座、警示教育、志愿服务等活动48场次。强化家庭监护责任落实,做实亲情友情帮教,加强与其父母沟通交流,督促监护人严格履行抚养、管教等义务,积极营造家庭矫正良好氛围。

四是下好多元帮扶“组合棋”,凝聚共治合力。建立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协同机制,联合相关单位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社区矫正工作的意见》等文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通报矫正工作情况,形成强大工作合力。实行涉未成年人矛盾纠纷“一站式”解决,在县职教中心成立未成年人教育帮扶基地,对未完成义务教育和学业的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配合学校做好就学复学工作;对年满16周岁有就业意愿的社区矫正对象,免费提供就业培训,给予就业帮助和指导;对生活困难的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纳入救助范围予以重点救助,全力帮扶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走出困境,早日融入社会,累计帮助协调解决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存在困难和问题11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