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丹桂飘香,为切实加强中学生法治观念与安全防范能力,筑牢校园安全防线,9月30日上午,商洛市商南县司法局湘河司法所联合湘河派出所、湘河交警队共同走进湘河中学,结合各自职能特点,围绕治安管理、交通安全、刑事风险等开展精准普法,为全校师生送上了一份实用而全面的的“法治安全大礼包”。

报告会上,湘河派出所所长朱攀聚焦即将于2026年1月1日施行的新《治安管理处罚法》,围绕未成年人关注的核心要点展开解读。针对“年龄调整”这一变化,朱所长结合校园欺凌案例说明,以往“一放了之”的处理方式已成为历史,殴打、侮辱等欺凌行为若情节严重,将面临治安处罚,打破了“未成年就可免责”的误区。在教育矫治环节,朱所长强调新法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衔接机制,对不予拘留的未成年人将采取训诫、社会观护等专业矫治措施,避免小错酿成大祸。同时明确“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一贯原则,讲解了询问未成年人时监护人或学校代表陪同、拘留前可申请听证等权益保障的规定,体现法律的“严尺度”与“暖温度”。
湘河交警中队队长周玮则以“身边事”讲“交通安全法”,从基础交通概念入手,系统讲解日常出行规范。聚焦上下学交通安全痛点,周队长通过事故案例图片,直观展示了违反交通规则的严重后果,强调“红灯停绿灯行”“走斑马线不横穿马路”等基本准则,提醒骑行电动车需佩戴安全头盔、未满规定年龄不驾驶机动车等。在乘车安全环节,重点说明乘坐私家车务必系好安全带、拒绝乘坐超员车辆、不将身体探出车窗等注意事项。对于“遇到交通事故怎么办”的问题,周队长给出清晰指引:立即靠边避险、记住车辆信息、及时联系家长或报警,同时留存现场证据,为后续处理提供保障。
湘河司法所干警余清以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为切入点,
首先围绕几起典型案件,从“帮同学转账赚零花钱”到“出售自己银行卡给他人用”,再到“代收游戏账号交易款”,每个案例都紧贴青少年生活场景,清晰拆解“看似无害的行为如何触犯法律”。其次用通俗语言“翻译”专业法条,详细讲解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的刑法规定、构成要件、常见误区及风险提示等。最后针对学生可能遇到的“朋友借钱周转”“帮忙代收转账”“刷单”“跑分”等情景,逐一拆解分析风险点,提醒切勿因“讲义气”“贪小利”卷入犯罪,遇到可疑情况要及时向家长、老师、公安机关求助。
“这堂报告会让我明白,法律不是遥远的条文,而是保护我们的‘铠甲’。”初一学生小李说道。此次法治报告会,整合司法、公安、交警三方力量,跳出“照本宣科”的传统模式,用身边事讲透身边法,将抽象的法律知识转化为贴近学生生活的“安全指南”,在学生心中播下了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种子,有效提升了青少年的法治素养与风险防范能力。
下一步,湘河司法所将持续聚焦未成年人法治需求,通过“法治副校长驻校”、真实案例展播等形式,推动法律知识走进校园、融入日常,为辖区青少年健康成长筑牢法治屏障。(余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