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9-86178533

首页 >> 商洛 >> 正文

秦岭深处护林人!商洛陶久林用脚步踏出生态致富路

2025年10月14日 08:39 

凌晨五点,当秦岭深处的商南县过风楼镇八里坡村还沉睡在浓黑的天幕下,一束微弱的手电光已在蜿蜒崎岖的山路上移动。这是陶久林的“上班信号”。自2016年穿上那身绿色的护林服起,这位朴实的秦岭汉子便用脚步丈量着3800亩山林,一干就是八年。如今,这片曾被斧头“砍得露骨”的山坡重披绿装,不仅成了黄羊、锦鸡的乐园,更成了村民们致富的“金山”。

从“砍树人”到“护林人”: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以前砍树卖钱,树越砍越稀,日子也没见亮堂!”陶久林的话语里,藏着八里坡村曾经的生态困境。为了生计,村民们曾以砍伐林木为生,让青山日渐“消瘦”。2016年,生态护林员政策如春风般吹进山村,陶久林成为首批护林员。每年近万元的补贴,他却视若千斤重担:“这钱是把秦岭交给我守护的责任。”

此后的八年,陶久林的巡山鞋磨破了一双又一双,翻山越岭的路程累计超2万公里,相当于绕赤道半圈;2800多篇巡山日志,密密麻麻记录着每片林子的火情隐患、每块坡地的安全风险。他先后掐灭40多起火险隐患,制止5起盗伐行为。如今站在山梁上,望着漫山苍翠,陶久林总会露出欣慰的笑容:“树密得能藏住黄羊,水清得能映出云,这些‘老邻居’都回来了!”

在陶久林的带动下,全村2.6万亩林地得到有效管护,森林覆盖率提升至64.3%。“陶久林就是村里的活地图。”村党支部书记陶兴宏这样评价他。

从“守青山”到“富口袋”:一条生态致富路

守护绿水青山的同时,陶久林始终在思考:如何让生态红利惠及更多乡亲?“只让村民‘看山’不行,得让大家靠山能致富。”2016年,他揣着积蓄试种1万袋香菇,年底净赚5万多元,用实实在在的收益打破了“护山就只能守穷”的误区。

村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纷纷跟着他学种菇。如今的八里坡村,香菇大棚连片成景,15万袋香菇年产值达75万元,12户脱贫户靠着这“生态菇”过上了红火日子。曾经的“砍树人”变成了“种菇人”,秦岭的绿色,真正转化成了村民口袋里的“金色”。

从“一人守”到“众人护”:一粒传递的绿色火种

陶久林的坚守,渐渐成了村里的“绿色火种”。他牵头成立20人的志愿防火队,重点防火期里,队员们跟着他一起在山林间巡逻;村里办起“生态积分超市”,村民捡垃圾、护林木就能兑换生活用品,保护秦岭成了人人乐意参与的事。

年轻小伙徐乾坤跟着他学护林,如今也成了合格的护林员:“陶叔总说,护山不是守一辈子,是要给子孙留一辈子。”在他的传帮带下,村里又有3名年轻人加入了护林员队伍。2021年3月,陶久林荣获全国“最美生态护林员”称号。

如今的过风楼镇,134名护林员像陶久林一样,守护着33.63万亩林地,织就了一张“山有人管、林有人护、责有人担”的生态保护网。“2023年至今,全镇没发生过一起重大森林火灾,没出过一起破坏生态的案子。”镇林业站站长黄学录自豪地说。

责任编辑:yuki

上一条:商洛市中心血站:“学先进 ,捐热血”事迹简介第一期 下一条:商洛商州:做大做强连翘产业,绘就“生态富民”画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