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9-86178533

首页 >> 商洛 >> 正文

探源商洛(丹凤篇)|打好水生态保护组合拳

2025年10月16日 09:04  丹凤生态

10月14日,以“碧水丹心,探源商洛”为主题的商洛市河流源头生态环境探访活动走进丹凤。大家实地探访了龙潭水库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和武关河珍稀水生动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情况,考察了丹江沿线生态环境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深刻感受了水能兴业、水能兴城的现实意义。

打好水生态保护组合拳

丹江,汉江最长的支流。其在商洛市境内流长256公里,其中丹凤段长87.5公里,流域面积2322.51平方公里,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涵养区。近年来,丹凤县坚定不移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将水污染防治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和底线任务,坚持系统治理、源头管控、生态修复多措并举,推动区域水生态、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发挥好“迎来送往”,为“一江清水永续北送”提供了坚实保障。

积极构建齐抓共管大格局

“十四五”以来,丹凤县相继出台《碧水保卫战实施方案》《丹凤县丹江干流入河排污口整治实施方案》《丹凤县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水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等系列文件,明确任务书与路线图,不断完善日常监管、调度、考核等工作机制,“河(湖)长制”责任体系不断健全,县、乡、村三级河长职责得到夯实,形成了“党政主导、部门联动、属地负责、社会参与”的协同治水机制,保障了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系统治理筑牢治污防线

丹凤县坚持精准施策、标本兼治,全面推进水污染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一是精准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大力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积极推广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技术,2025年全县粪污资源化利用率稳定在90.12%,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98.2%,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二是加快推进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595.75万元分类提升整治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33座,投资6.7亿元实施的全域污水PPP项目,新建镇级污水处理厂6座,2座镇级污水处理厂完成提标改造,铺设污水管网超200公里,县域污水收集处理效能不断提升。三是严格入河排污口监管。对入河排污口实施“一口一策”精细化治理,目前丹江干流排污口整治完成率达100%,支流整治完成率达95.09%。四是完善农村垃圾处置体系。建立健全村庄保洁长效机制,加大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力度,目前农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处理的行政村占比已达95%以上,有效切断了垃圾入河污染路径。

推进修复提升流域承载力

坚持保护与修复并重,着力提升水源涵养能力与生态系统稳定性。一是强化水土保持。坚持自然修复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系统推进水土流失治理,“十四五”期间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30.94平方千米,实施封育保护与封禁治理18585.71平方千米,区域生态功能显著增强。二是严格水资源管理。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深入开展地下水专项整治行动,核查完善地下水取水工程信息11303个,将年用水总量控制在4000万立方米红线以内,实现了水资源从取用到保护的闭环管理。三是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完成了石槽沟水源地水质专项调查和1个县级水源地、6个镇级水源地划界立标工作,定期对生活饮用水进行检测,同时将水质监测结果按季度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成效显著群众幸福感提升

监测数据显示,丹江丹凤下断面和雷家洞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Ⅱ类标准,各支流水质均满足水功能区划要求,龙潭水库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稳定达标。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画卷正在丹凤大地生动展现,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

丹凤县将持续打好碧水保卫战,做好水生态水环境保护大文章,守护好一江清水,以生态环境高质量保护支撑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yuki

上一条:商洛木王国家森林公园:抬头已是秋,方觉岁月匆匆 下一条:山阳县创业政策直通社区 专场招聘“职”达家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