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9-86178533

首页 >> 商洛 >> 正文

洛南县民政局:兜底保障暖人心 社会救助在行动

2025年10月20日 16:18  洛南民政

近年来,商洛市洛南县民政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社会救助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持续深化改革,健全机制,精准施策,全力织密扎牢民生保障“安全网”,托起困难群众“稳稳的幸福”。

一、健全体系,筑牢兜底保障根基

我局领导高度重视社会救助制度的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的有机结合,着力构建覆盖全面、分层分类、综合高效的社会救助体系。

一是,持续完善政策框架。紧密围绕上级决策部署,结合本县实际,先后制定并完善了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临时救助、受灾人员救助等一系列实施细则与操作规程。明确救助对象、标准、程序和责任,确保各项救助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特别是针对支出型贫困、低收入家庭边缘户等群体,积极探索拓展救助范围,将更多需要帮助的群众纳入保障视野。今年以来新增低保对象732户1601人,特困人员130人,临时救助4074人。

二是,强化部门协同联动。打破信息壁垒,建立由民政部门牵头,教育、人社、住建、医保、卫健、残联等部门协同参与的社会救助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通报情况,研究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形成了“一盘棋”推进、“一股绳”发力的工作格局。通过信息共享和资源统筹,实现对困难群众状况的全面掌握和救助需求的精准响应。

二、精准识别,确保救助公平公正

精准,是社会救助工作的生命线。救助工作始终坚持“应保尽保、应救尽救”的原则,不断优化工作流程,创新方式方法,努力将每一分救助资金都用在刀刃上,确保公共资源的公平高效配置。

一是规范审核审批程序。严格执行“个人申请、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入户调查、民主评议、公开公示、审核审批”的规范流程。特别是依托省、市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信息系统,对申请救助家庭的收入、财产等信息进行跨部门、多层次核查,大大提高了对象认定的准确性和公正性,有效防止“错保”、“漏保”现象。

二是动态管理监测预警。建立健全社会救助对象动态管理机制,对在保对象定期进行复核,根据其家庭经济状况变化及时增发、减发或停发救助金。同时,建立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将低保边缘家庭、支出型困难家庭等纳入监测范围,主动发现、及时预警,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确保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

三、为民办实事,提升救助效能温度

社会救助不仅是资金的发放,更是服务的传递、尊严的守护。我县积极转变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方式,努力让救助工作更有速度、更有温度。今年以来我局具体办实事五件:一是为全县2300余名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发放小饭桌,切实改善其日常用餐条件,提升生活质量;二是推广城关街办开展政府购买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照料服务成功经验后,在古城、石坡等6个镇办试点推广,惠及1000余名特困人员,确保其“老有人管、困有人助”;三是加大社会救助政策宣传力度,印发各类宣传册共计10000份,切实提高群众对救助政策的知晓率;四是联合残联为全县16个镇办1519名有需求的智力、精神残疾人员免费配发定位手环1414个,有效防范走失风险,保障其外出安全,减轻家庭照料压力;五是提前发放今冬困难群众取暖补贴827.34万元,确保14234名困难群众温暖过冬。

四、展望未来,持续织密民生保障网

兜底保障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体系中,基础性、兜底性制度安排,犹如一张牢固的安全网,守护着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传递着党和政府的温暖与关怀。我们将始终秉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继续聚焦困难群众急难愁盼,持续深化社会救助制度改革创新,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务实的作风,不断织密扎牢民生保障安全网,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推动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责任编辑:yuki

上一条:丹凤县走出“搬迁+产业+就业”新路子 下一条:培根铸魂 勇担使命|洛南县景村镇青年干部大讲堂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