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9-86178533

首页 >> 商洛 >> 正文

架起“生命桥” 急救“零距离” 商南县建立一体化县域急救服务体系显成效

2024年10月19日 08:29  西安商情网

“在一次意外事故中,我受了重伤,伤情十分危急,多亏商南县医院赵川急救分站的及时救治,不然我可能早没命了!” 近日,商洛市商南县赵川镇石堰河村村民李某琴,逢人就说县上在乡镇建立急救分站让她检了一条命。

而十里坪镇碾子坪村钓鱼河组村民阮某近日贴在赵川急救分站大门旁的感谢信,也格外引人注目。2024年元月22日,已83岁,患有多种慢性病的阮某独自上山祭祖时,不慎从3米多高的坝上摔下,造成多根胸椎骨骨折。当时村上只有两名70多岁的老人再无别人。无奈之下,他们只好打电话向赵川急救分站求救。急救分站接到求救电话后迅速派出医护小组赶往30多公里外的出事地点。当时,部分背阴路面还存有20厘米左右的积雪,车辆行走十分艰难和危险。更要命的是,当时气温在零下10度左右,而他摔伤处至通公路处约2公里。医护人员克服了让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才把他接送到了县医院进行治疗。他在感谢信中说,每当想起当时所处在低温天气、多病受伤的身体和高龄等因素都后怕,他衷心感谢救护分站医护人员救了他的命。

其实,上述两例急救事例,只是商南县医院赵川急救分站抢救千余例急危重症患者中的一个缩影。

商南县医院在边远乡镇建立急救分站,起因于2021年年底,当时,商南县十里坪镇召开村干部会,一名48岁的村干部突发胸痛,在当地卫生院医护人员的护送下前往商南县医院治疗,车辆行至金丝峡路段患者因抢救无效死亡。几天后,赵川镇又一位45岁镇干部也在突发心梗中去世,这样的悲剧在其它边远镇村,因急救人员、急救药品和急救设施缺乏,也时有发生。

为大力践行救死扶伤职责,保障基层群众健康安全,商南县医院勇担使命,主动作为地提出在县域边远镇卫生院新建急救分站,倾力打造“以基层为主体、以急救为主导、以质量为核心”的农村医疗服务新模式,为基层群众架起“生命桥”,实现急救服务“零距离”的提议,得到商南县委、县政府的鼎力支持。在商南县卫健局的精心指导下,2022年2月,商南县医院筹措100多万元资金,率先在赵川镇中心卫生院建起首个急救分站,实现急诊抢救和转诊治疗无缝衔接。

接着,商南县医院充分发挥二级甲等综合医院“龙头”和城乡纽带作用,结合辖区疾病特点和群众就医需求,积极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先后从医院各临床科室抽调资深医护人员,分批轮流驻扎赵川镇中心卫生院坐诊,通过示教查房、技术指导、科学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开展知识讲座和疑难病例讨论等,促进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落实,规范了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流程。积极开展急性心梗、溺水、急性创伤等急救模拟演练,强化院前急救规范化管理,有效提高了院前急救成功率。对赵川急救分站6个月的运行统计,救治危急患者172人,成功转送县医院患者169人,与上一年同期相比,胸痛、卒中、严重创伤等急危重症疾病致死致残率下降了66.8%。急救分站的建立,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果。

至此,商南县医院在县委县政府、县卫健局的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下,借鉴赵川急救分站模式,相继在湘河、金丝峡2个乡镇建立了急救分站。并与2024年初,启动了城关街道办、富水镇、十里坪镇、青山镇、过风楼镇、清油河镇、水沟片区、白浪片区8个急救联络站建设,建立以村卫生室为基层,覆盖了全县126个行政村、270个卫生室的急救联络点。通过打造“5+8+N”急救服务新模式,形成“统一指挥、统一调度、合理分流、就近派车、快速反应、有效救治”的急救网络,构建“横向全覆盖、纵向全链接、县镇一盘棋”的县域急救医疗新格局。

急救分站、急救联络站和急救联络点的建立,变过去到边远乡镇急救时来回要2到3小时,为就近急救半小时,到边远乡镇急救1小时的快捷模式,真正把急救绿色通道修到了群众家门口,大大缩短了急救时间,有效提高了急救成功率,为群众提供了强有力的急救医疗保障。

商南县医院自2022年初建立赵川镇首个急救分站,到现在全县建立3个急救站点以来,商南县医院已无偿向基层投入资金、医疗器械共300多万元,每年还要为基层卫生院抽调医务人员及驾驶人员发放工资约100多万元。商南县医院的使命担当,主动作为所产生的社会效益更是无法估价。仅今年前8个月,全县急救分站共就地抢救急性心梗、急性脑梗塞过敏性休克、失血性休克、创伤性休克、有机磷农药中毒等急危重症患者752人,向县医院成功转诊急危重症患者747人,有效救治胸痛、重大创伤、脑卒中、危重孕产妇、危重新生儿等急危重症患者600多人。与未建立乡镇急救分站的2021年1至8月同期相比,胸痛、重大创伤、脑卒中等危重疾病致死、致残率下降了73.6%。(文字:苏训博)

责任编辑:六六六

上一条:丹凤县多举措防范森林火灾 下一条:退役返乡“第一课”! 商南举办自主就业退役士兵适应性培训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