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大力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助、不怕牺牲”的”的洛惠渠宝贵传统,持续深化干部作风能力转变提升,展现洛源镇青年干部精神风貌,即日起,商洛市洛南县洛源镇开设《吃水不忘修渠人 建功立业新时代》青年干部专栏,刊载洛源镇青年干部学习洛惠渠宝贵传统演讲稿件、学习心得、业务交流等文章,激发全镇广大党员干部弘扬洛惠渠宝贵传统,在新的时代建功立业。
著名文化学者肖云儒曾说过,洛惠渠宝贵传统是一种愚公精神,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积淀、精神汇聚,不仅灌溉我们的土地,而且灌溉我们的心灵,无论对于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具有着恒久的意义与价值。作为一名年轻干部,深刻领悟学洛惠渠宝贵传统令我深感振奋,也让我更加了解“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不怕牺牲”的十六字宝贵传统,对我们当代洛南青年来说意味着什么。
学习洛惠渠宝贵传统,要做到心为人民。时任洛南县委书记的冯培智、县长张东,看到梁塬群众所受缺水疾苦,深感痛触,决心解决群众生活用水难题,亲自他带队走访群众、察看地形,最终决定修建洛惠渠解决了群众用水问题。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我们要坚持人民至上,厚植为民情怀,做到百姓需要什么,我们就解决什么,自觉做忠诚的人民服务员;要将学习洛惠渠宝贵传统与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深厚的为民情怀相结合,实打实深入基层群众,做到“身入”“情入”“心入”,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切实把群众路线贯彻到工作的方方面面。
发扬洛惠渠宝贵传统,要做到艰苦奋斗。1958年洛惠渠修建期间,恰逢国家三年自然灾害,洛南人民克服困难,战天斗地,天当房、地做床,自制炸药,自烧石灰,战严寒、斗酷暑,历时3年在几乎没有任何测量工具和现代化机械设备的情况下,在悬崖峭壁上凿出了一条长22公里的自流饮水灌溉渠,书写了人类水利史上的又一个奇迹。当前,国家和省级巩固衔接后评估考核已进入倒计时,作为一名包村干部,我将切实扛起自身责任,聚焦动态监测、问题整改、档案整理等重点工作,配合联村领导及村两委常态化落实防返贫监测周排查、周研判机制,规整完善村户档案资料,为迎接国省巩固衔接各类考评打下坚实基础。
传承洛惠渠宝贵传统,要做到团结协作。洛惠渠建设时期,3300多名洛南儿女奔赴保安,1万多名民工先后参与土渠建设,正是各位干部群众同舟共济、同心协力,最终修建成了造福洛南全县人民的洛惠渠水利工程。基层干部更应当牢固树立团结意识,不仅要在工作中讲团结、讲协作,更要协调好与群众的关系,坚持问计于民,切实拜群众为师,虚心向群众请教,拿出更多的时间深入田间地头,为群众排忧解难。同时,要学会与群众交流,用群众愿意听、听得进的话和群众交流,用真情真意打开群众的“话匣子”,通过联系群众,总结群众经验,吸取群众智慧,将人民群众的智慧与先进经验汇聚成解决问题的“知识库”,真正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今后的工作当中,我将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不怕牺牲”的洛惠渠宝贵传统,切实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落实的强大动力,为洛源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作者:洛源镇项目办干部屈鑫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