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市商南县位于秦岭东段南麓,地联陕豫鄂三省八县,是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全县9镇1办128个村(社区),面积2307平方公里,人口24.9万。这里有陕南首家国家5A级景区金丝峡,还有中国最美乡村旅游目的地后湾村等一批4A景区景点;商南已连续7年蝉联“中国天然氧吧”称号,荣登中国最美县域榜单,被誉为“大秦岭的封面”、中国最美全域旅游典范县、中国最佳生态康养旅游名县和“中国茶叶之乡、水晶之乡、秦岭药库”等诸多美誉。
守牢底线 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截止到去年底,商南县累计纳入监测对象871户2820人。
为切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商南县制定印发《商南县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的实施方案》《商南县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导则》等文件,坚持专班推进,建立县镇村三级防返贫监测工作网格;对监测的对象,逐户落实产业就业、纳入低保或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实行财政专项资金支持;实施覆盖全农户的防返贫保险和农村小额扶贫保险,有效防范化解返贫致贫风险,统筹做好兜底保障等措施,促进监测对象稳定增收。去年,全县累计消除风险464户1610人,无一户返贫致贫。

狠抓产业就业,促进持续增收。全县按照“一个链条、一名县级领导、一个工作专班、一套扶持政策、一个技术团队”要求,扎实推进茶叶、食用菌、猕猴桃、冷泉鱼等特色产业建设,新建和改造茶园、猕猴桃产业基地3.1万亩,种植食用菌1.1亿袋,养殖生猪和禽类380多万(头)只,其中,商南茶、三文鱼等10个农产品入选全国名特优新产品名录。
建立县、镇、村稳岗就业动态监测和精准实名制台账,精准人岗对接,持续开发公益岗位,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招聘会31场次,全年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6万人。扩大交通补贴发放面,实现脱贫户、监测对象家庭劳动力就业人数和收入水平稳中有增。
通过发展合同农业、订单农业、建立股份经济合作组织、建立风险金制度等多种途径,形成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营共同体。全县119个村发展集体产业131个,集体经济收入5至10万元的村有44个、10至50万元的村有66个、50万元以上的村有9个,带动2万多户群众稳定增收。2023年全县农村居民收入增速8.3%,高于全国和全省农民收入平均水平。2023年全县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增幅达17%,高于全省和全市平均增速。
成立重点帮扶镇和重点帮扶村工作专班,定期研究工作、解决问题。压实包抓责任,对省级重点帮扶镇--十里坪镇落实1名县级领导和一个职能部门包抓;对梁家坟村等22个省级重点帮扶村每村落实1名县级领导联系、1名科级领导具体包联指导、1名驻村第一书记或1支驻村工作队常驻、1名科技特派员靠前服务。在项目资金安排使用上向重点帮扶镇村倾斜,2024年全县安排重点帮扶镇资金1241万元、重点帮扶村2635万元。在全县16个移民集中安置点周边建设产业基地、产业园区45个,认定社区工厂(就业帮扶基地)25家,使有劳动能力易地搬迁户每户至少有一人实现就业。
精准建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项目库,科学安排项目资金,全程公示公开,接受社会监督。仅2024年,整合涉农资金25064万元,到位衔接资金24471万元,安排实施项目140个,衔接资金用于产业占比达67.77%。
上述防止返贫和促农增收措施的实施,放大和倍增了全县的脱贫攻坚成果——
今年夏季,商南县过风楼镇柳树湾村高标准建设的1200亩猕猴桃、1500亩水杂果基地格外引人注目,特别是桃园,成了游客争相打卡的热门景点。游客穿梭在郁郁葱葱的桃林间品尝鲜桃,体验采摘的乐趣,感受田园的宁静与美好。柳树湾村通过实施丹水田园乡村振兴示范区项目,形成了“山中果园、村中花园、屋后菜园、村内田园”的生态立体增收格局。全村发展水杂果为群众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今年仅鲜桃一项就为200多户群众户均增收1万多元。
与之相邻的耀岭河村、徐家店社区、太平庄村、水沟村、八里坡村分别种植羊肚菌350亩、养殖生猪5000头,新建120亩生态茶园,养殖冷水鱼35万尾。白玉沟村则大力发展农家乐和民宿等新兴产业,先后带动500多户群众持续增收。
湘河镇三官庙村的桃园里,每天总有二三十人的游客在体验采摘鲜桃的乐趣。桃园技术员蔡来喜说,一亩地能产一万到一万三千斤鲜桃,按一块钱一斤卖,一亩地最低要收入一万元钱。
其实,上述所列几个村发展产业带动群众增收的事例,只是商南县100多个村巩固拓展脱贫成果的一个缩影。
“千万工程”谱写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篇章
近年来,商南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立足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以生态茶城、产业新城、旅游名城和康养慢城“四大名城”建设为载体,扎实抓好“两确保、三提升、两强化”等重点任务,全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取得明显成效。目前,商南县已成功创建“千万工程”省级示范村5个,还先后获得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中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强县、中国最美全域旅游典范县等殊荣。

夯实产业基础,打造富裕乡村。按照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融合发展”思路,聚焦全省农产品主产县定位,坚持把茶产业作为首位产业,大力发展菌果药畜渔菜等特色产业,建成生态茶园28万亩,年产茶叶10000吨,产值20亿元,全县有6万多群众依靠茶产业实现稳定增收致富;种植猕猴桃3.6万亩、食用菌1.1亿袋,建成智慧食用菌产业园、3个万亩猕猴桃基地和高科小食品产业园,成功申报获批茶叶、猕猴桃2个国家级产业集群;建成茶海公园、秦岭茶乡等特色产业园区,培育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493家,打造农村景区7个、产业景点29个;发展集体产业131个,村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占比达到63%,夯实了富裕乡村物质基础。
推进镇区融合,打造和美丽乡村。按照“全域规划、分类推进、分步实施”的工作思路,突出特色、镇区联动、错位发展,同步编制镇区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完成10个镇区规划及9个特色小镇、3个边贸镇、3个文旅康养重点镇、2个乡村旅游小镇区域规划,推动富水、金丝峡、试马、过风楼、清油、湘河、赵川等等七个小城镇建设。以“干净商南”创建为抓手,采取定任务、定标准、定责任、定成效、定保障“五定”工作机制,动员86个单位和10个镇(办)近千人深入实施村庄清洁行动;有序推进“厕所革命”,统筹修建雨污管网、污水处理厂、垃圾中转站、旅游公厕和口袋公园,布局便民小摊点、安装休闲座椅,建设旅游康养乡村31个、市级秦岭山水乡村120个,平坦的街路、温馨的小院、清澈的河流、干净的公园,展现出商南村村宜居协调之美。
强化综合治理,打造文明乡村。强化党建引领,持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大力实施“三百四千”行动和“归雁计划”,选派390名干部驻村兴农,84名村干部完成必备能力培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建立“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畅通接访、下访渠道,推进乡村治理“网格化”,创新设立乡村“道德银行”,充分发挥乡村“一约四会”约束、“红黑榜”激励作用,积极培育文明新风,实现了自治、德治、法治“三治融合”,使全县显现出“人和、心齐、风正、气顺”的文明乡村风貌,让村容村貌既有“颜值”,更具“内涵”。
实施“千万工程”,使商南县广大农村面貌焕然一新,一些村从景美到民富,从民富又到民和,不仅促进了美丽生态、美丽经济、美好生活的有机融合,让更多好的“风景”造就出好“钱景”,也让“绿水青山”在永续增值中,充分释放出为乡村全面振兴发展增添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展望未来商南明天更美好
中秋时节,漫步在商南的乡村,你就会看到这个被誉为“大秦岭封面”的县境内,处处在绿树掩映下特别清爽。干净的柏油路、错落的农家小院、别致的凉亭、路边散步的老人……步步是画、处处皆景,一幅幅如诗如画般的乡村田园美景,尽收眼底。
这是商南县好风凭借力,乘势展宏图的结果。
近年来,商南县着力打造富水茶海公园、试马北茶小镇、城关秦岭茶乡等茶旅融合示范点,推动茶旅融合首位产业纵向成链、横向成群,不断提升县域经济实力;充分发挥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示范引领作用,坚持把产业增值收益更多留在农村、就业岗位更多留给农民,深入挖掘农村绿色价值、生态价值,推动“农村变景区、农业变景点、农房变民宿、农产品变商品”,特色农业由“卖产品”向“卖风景”“卖体验”等综合效益转变;全县扎实落实全民参保计划,持续强化医保基金监管,落实医保缴费资助政策,对各类特殊人群给予全额或定额资助,做到参保资助全覆盖,全县的惠民医保让群众有了“医靠”;全县聚焦全省农产品主产县定位,大力发展生态茶、食用菌、水杂果、中药材、冷泉鱼、供港菜等“1+N”农业特色产业也取得明显效果。目前,淡水三文鱼养殖规模全省第一,商南茶、猕猴桃等10个产品入选全国名特优新产品名录。今年上半年,秦岭恒基木耳等3个产品获得有机绿色认证,鲟鱼正在申报国家名特优新产品。此外,还成功申报了市级农业产业园区4个,商南木耳、商南花生油也被认证为国家名特优新产品。
随着对全县128个村(社区)进行宜业、宜游、宜养、宜居的科学定位,完成108个行政村村庄布局规划和10个乡村振兴示范村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完成10个镇区规划及9个特色小镇、3个边贸镇、3个文旅康养重点镇、2个乡村旅游小镇区域规划等,全县已初步形成突出特色、上下联动、错位发展的“一村一业”发展格局。
随着全县先后建成旅游康养乡村31个、秦岭山水乡村120个,打造并完成特色产业基地258个,建成生态茶园28万亩,遍布全县10个镇(街道)120个村(社区),培育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498家,打造农村景区7个、产业景点29个,培育了后湾、柳树湾、二郎庙、太子坪等一批乡村旅游示范村等,现在各村成为有产业、有景观的美丽村。
随着今年全县一批重点项目相继开工,加上已打造的特色产业基地258个、省级农业园区5个,以及全县村集体经济收入达2192.22万元,10万元以上的村达75个,带动2万多户群众稳定增收等,这些都为群众经济增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富水镇入选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赵川镇腰岭村等3个村被命名为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全县镇、村的经济发展、美丽宜居的引领示范作用得到进一步加强。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路子”更宽,为巩固全县脱贫攻坚成果,发展县域经济必将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或青山绿水,生态宜人;或产业兴旺,游客纷至……走进商南县,一个个富有活力且独具魅力的美丽乡村,如点缀在“大秦岭封面”上的一颗颗珍珠,串联起一幅幸福美丽的画卷。(艺兰 刘世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