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中旬以来,受副高外围暖湿气流和高空槽共同影响,商洛市镇安县出现大到暴雨,云盖寺镇24小时内最大降雨量达88毫米;7月19日14时,1小时内降雨量达50毫米。突降暴雨导致云盖寺镇境内多处道路塌方,电力线路损毁,通讯中断,所幸无人员伤亡情况发生。
汛情就是命令,救援刻不容缓。云盖寺镇第一时间作出安排部署,启动应急预案,紧急召集镇村干部150余人,迎难而上,全力以赴开展防汛救灾工作。
未雨绸缪,筑牢防汛安全堤坝
“镇安县气象台2024年07月19日15时36分升级发布暴雨橙色预警信号:预计下述地区未来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60毫米以上:青铜关镇、高峰镇、柴坪镇、米粮镇、大坪镇、庙沟镇、永乐街道、云盖寺镇、铁厂镇、回龙镇,请注意防范。”连日来,各类预警信息在云盖寺镇、村、组上的微信群中及时传递。微信群信息传播及时、传播范围广、受众层次多,成为了群众获取防汛信息的重要渠道。8个村、62个村民小组、107个片区累计传递防汛抗灾预警信息超2000条。
在云盖寺镇应急物资储备库,救生衣、铁锹、编织袋、抽水泵等防汛物资正在有序装车,这批物资将运往全镇各村社。“在汛期前,我们就已经全部清点了现有物资储备,明确了专人管理,保证有需求时备得足、运得出、用得上。”云盖寺镇应急管理物资储备负责人介绍道。
一个月前,一百余人协同配合的地质灾害防御实战正在演练,演练团队用时60分钟模拟了岩湾社区水井沟地质灾害点突发山洪灾害后的应急处置工作,内容涵盖“防、抗、救”全链条,新装备、新技术、新手段和新方法贯穿全程,既锻炼了应急队伍快速反应、协同作战能力,又提升了抢险救援组织指挥、处置保障水平。
畅通无阻的信息发布渠道,整齐有序的防汛物资储备,随时待命的应急抢险队伍……云盖寺镇未雨绸缪、枕戈待旦,构建起了稳固、高效的防汛体系,为保障镇域整体安全奠定了坚实基础。
各司其职,全力以赴抢险救灾
灾情就是命令,险情就是战场。汛情发生后,云盖寺镇领导班子全体成员第一时间深入所包抓村,靠前指挥,哪里防汛任务最关键,他们就出现在哪里,哪里险情灾情最吃紧,他们就奋战在哪里。镇纪委充分发挥监督执纪“利剑”作用,开展工作纪律大检查4次,进一步夯实“主要领导坐镇指挥、分管领导具体调度、包村领导前沿参与、村两委干部分片包抓”的责任体系,全面落实防汛工作指令。
2024年7月17日11时,镇安县启动了防汛IV级应急响应。云盖寺镇立即响应,全体镇村干部下沉一线,针对辖区道路、老旧房屋、地灾点、低洼易涝点、水库河流等开展“地毯式”隐患摸排,对孤寡独居老人、残疾人等特殊人群重点关注,早发现早消除潜在安全隐患。重点区域专人值守、不间断巡查,实时监测隐患点位,对存在安全隐患房屋内的群众应转转尽,避免“回流”,累计转移群众54户117人。
7月19日下午,随着强降雨持续不断,镇域内水位猛涨,各村河道、低洼处相继出现了河道堵塞、排洪渠外溢、道路漫水等情况,个别路段出现落石堵路、路基塌方等险情。为尽快帮助全镇人民恢复生产生活秩序,云盖寺镇党委、政府组织成立8支党员突击队前往防汛救灾现场,与村“两委”干部、驻村工作队、公益岗工作人员等共同开展“清淤保畅”行动。在西华村一组,党员干部冲锋在前,群众也纷纷拿出自家的铁锹、扫把,加入抢险清淤队伍。大家自觉分成两组,互相配合,仅一个小时就清理出道路100余米,为西华村463户1583名群众解了燃眉之急。
心系民生,扎实开展灾后重建
7月21日下午,随着本轮强降雨天气的结束,灾后重建工作迫在眉睫,云盖寺镇及时召开了领导班子会,研究部署灾害排查统计及灾后自救工作,按照分管领域及包抓村,班子成员进一步明确工作任务,不等不靠,第一时间开展灾后摸排及自救工作,力争将灾害损失降到最小值。
镇党委迅速组织镇村干部进行精准统计,对暴雨和洪水造成的各类影响,开展拉网式风险隐患排查,及时对生产生活影响较大的受灾点进行修复。各村积极响应,组织干部群众对水毁道路及桥梁进行路基填补,开展路面清淤,对供水管道进行全面修复,确保群众出行安全畅通和日常生活不受影响。
与此同时,镇村干部挨家挨户进行走访,重点围绕中药材、食用菌、烤烟等特色种植产业以及农作物的受灾情况,老旧房屋的安全情况等进行隐患排查、受灾统计,并根据统计情况,分类上报、逐项排除隐患。确认受灾严重无法挽救的农作物、道路桥梁、房屋等,积极申报项目,争取尽快恢复重建。
在此次“风雨大考”中,云盖寺镇党员干部与受灾群众同舟共济、守望相助,干群协力凝聚起战胜风险考验的强大合力。真正做到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全力以赴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下一步,云盖寺镇将持续推进灾后恢复工作,进一步补短板、消隐患、强弱项,努力用实际行动减少群众损失,让灾后自救工作更有温度、更有力度、更有速度。(侯兴华、孔祥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