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7·19”洪灾的阴霾之后,商州区杨斜镇展现出了坚韧不拔的力量与温情的光辉。杨斜镇初级中学,这所平日里书声琅琅的校园,在灾难面前成为受灾群众的避风港,后厨的厨师们也用心烹煮出了暖心的味道。
这里,每一勺米、每一片菜,都能深深慰藉受灾群众的心,温暖受灾群众的胃,让人们在逆境中感受到了家的温暖与社会的关怀。
走进安置点的后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摆放整齐的新鲜食材,几位后厨人员身着整洁的工作服,在热气腾腾的炉灶前挥汗如雨,手中的大勺不停地翻动着,为受灾群众准备着一日三餐。
“我们在安置点成立临时党支部,设置受灾群众活动室、爱心自习室、医疗卫生室、物资储备室等,及时调拨各类应急物资和生活物资,合理安排一日三餐,并对每日餐食按要求留样备查,全力保障受灾群众住得下、吃得饱、稳得住、撤得安心。”杨斜镇初级中学安置点临时党支部书记屈婷介绍。
临近饭点,群众自发地在打饭窗口前排起了整齐的队伍,秩序井然,没有一丝一毫的混乱。厨师们动作娴熟而迅速,有条不紊地为大家盛饭。
打好饭的群众,端着那热气腾腾、饱含关爱的饭碗,找位置坐下,开始享用这来之不易却又充满温暖的一餐。
“为了让大家吃得满意,我们每天很早就起来给大家做饭,从洗菜到做饭,每一个环节都不敢怠慢,尽量让群众吃饱、吃好。”后厨人员张女士说。
洪灾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与破坏,但在安置点的后厨,那一份份饱含着关爱与深情的食物,就像源源不断的暖流,持续不断地传递着温暖与力量,让受灾群众在这无比艰难的困境中,深深感受到了社会的浓浓关爱与坚定支持。
我们坚信,在所有人的齐心协力、共同努力下,受灾群众定能早日重建美丽家园,迎来更加灿烂美好的明天。那曾经被洪水淹没的土地,定会重新绽放出绚丽的花朵、焕发出勃勃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