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9-86178533

首页 >> 商洛 >> 正文

商洛市商南县:发挥以工代赈作用 激发乡村振兴活力

2024年08月01日 14:54  西安商情网

近年来,商南县在富水镇油坊岭村、马家沟村、茶坊村,试马镇红庙村,城关街道办张家岗村、任家沟村探索实施以工代赈巩固脱贫成果衔接乡村振兴试点项目,不仅改善了当地发展环境,也促进了脱贫人口稳定增收,为商南县以工代赈工作探索了新模式、新路子。

强化组织引领,健全高效监管体系。成立了以县政府分管副县长任组长、相关部门和镇办为成员的专项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发改、农业农村、文化旅游、教育体育和项目所辖镇办等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实行项目月调度、季通报推进制度,每月听取一次工作推进情况,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定期不定期地深入项目现场点督查指导。强化工作力量,各成员单位分别确定一名分管领导和一名业务骨干全程指导项目建设,加强施工过程监管,严格执行项目监理制,派驻现场技术员和群众代表全程监督工程质量,指导监督施工企业精心组织施工,确保工程质量和项目建设进度。

扎实开展调研,把好政策落实关口。商南县认真谋划筛选符合政策支持的项目,优先将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纳入解决范围。县发改局会同相关行业部门,深入镇办、村组、农户广泛开展调研,综合分析研判产业发展前景,结合乡村振兴、生态保护、产业发展工作实际,反复讨论研究,严格把关审核企业资质,最终确定了以富水镇、试马镇、城关街道办茶产业为载体,安排以工代赈试点资金实施配套基础设施项目。项目建设过程中,大力宣传以工代赈方式,鼓励当地群众积极参与工程建设,要求施工企业重点吸纳当地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和农村低收入人口参与工程建设。按照施工进度拨付项目资金,并详细审核劳务人员身份、账号信息、银行流水账单等环节,并按月发放劳务报酬,确保政策不折不扣全部执行到位,项目建设有群众参与、劳务人员工资报酬全面落实,切实发挥好以工代赈工作“赈”的作用。目前,已累计吸纳务工群众158人,发放劳务报酬340余万元,达到总投资的30%。

群策群力谋划,织好群众就业之网。在宣传引导、信息采集、技能培训上发力,着重做好群众务工增收。组织包村领导、干部入户走访,利用公示栏、微信群广泛宣传以工代赈政策和劳务报酬发放方式,动员农村劳动力参与项目建设,优先吸纳脱贫不稳定人口和其他农村低收入群体参与工程建设,确保群众增收致富。对有意愿参与项目的120名村民进行登记造册,形成用工信息数据库,按照工种意向优先雇用数据库内人员,截至目前,共吸纳90名村民参与到茶产业基地等项目建设,预计全年可吸纳200余人参与以工代赈项目建设,发放劳动报酬280万元,人均增收1.4万元。采取“培训+上岗”方式,开展劳动技能、安全生产培训,根据项目实施等需要大量劳动力确定好就业岗位需求,坚持能用人工的尽量不用机械,能动员当地群众务工的尽量不用专业施工队伍,统筹安排脱贫不稳定人口、低收入群众就近就地务工,确保以工代赈政策落实到位。

创新受益方式,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实力。制定《商南县以工代赈示范工程产业配套基础设施折股量化方案》,以项目建设所在地村集体组织为股东,将以工代赈试点项目中央预算内投资所形成的固定资产折股量化,入股至茶产业发展企业,并签订入股协议书,依法成为公司股东,通过企业经营、项目收益等方式,每年获取分红收益,从而壮大村集体经济实力。为充分发挥以工代赈“赈”的初心,将政策扶持资金与产业发展相结合,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通过群众务工、量化分红等,让脱贫不稳定人口、低收入劳动力参与产业发展,增强其自我发展能力,确保以工代赈工作“赈”出实效,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

(杨兴茂 孔令锋 唐煜)

责任编辑:六六六

上一条:商洛市商南县十里坪镇学用“千万工程”经验绘就 村美业兴民和新画卷 下一条:商洛市商南县:闻“汛”而动 “涌”当先锋 筑牢健康安全堤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