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9-86178533

首页 >> 商洛 >> 正文

让残疾人更有尊严更加幸福 ——商洛市山阳县残疾人联合会2023年工作纪实

2024年04月24日 14:03  西安商情网

为173241人次(困难残疾人和重度残疾人)发放“两项补贴”共计1371.99万元,对220户重度困难残疾人家庭进行无障碍改造,开展残疾人托养服务195人次,举办残疾人就业技能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9场次,培训残疾人790人,创建残疾人综合服务站39个……翻开山阳县残联2023年工作成绩单,一件件民生实事,一系列创新举措,都不断为民生“加码”,为幸福“提速”,为生活“添温”。

过去一年,山阳县残联积极履行“代表、服务、管理”职能,主动担当,务实作为,全力为残疾人办好惠民实事,高质量增进残疾人民生福址,让广大残疾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变成现实。

全力兜住残疾人民生底线

为落实各项惠残政策,提供全面精准服务,山阳县残联根据省市残联安排部署,组织开展了持证残疾人基本状况和需求信息调查,同时,认真做好评残鉴定和办证、换证工作,共受理评残鉴定2050人,新办残疾人证1396个,其中,组织专业评定医师,为全县18个镇(街道)139名重度残疾人上门办理残疾证。

全面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配合县民政局审核困难残疾人86444人次,发放生活补贴530.38万元,审核重度残疾人86797人次,发放护理补贴841.61万元。

一年来,争取资金117万元,针对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开展集中托养服务195人次,有效减轻了贫困残疾人家庭支出和照护负担。实施残疾大学生和困难残疾人家庭子女大学生入学资助项目26人,发放资助金7.6万元。

在走访残疾人的过程中,山阳县残联关注到这样一个群体:他们因患病、受伤等突发事件导致行动不便,但由于暂未办理残疾证,无法申请配置辅具。为解决这一实际问题,山阳县残联创新提出在全县范围内建设村(社区)残疾人综合服务站,为有需求的非持证残疾人提供适配辅助器具短期免费借用服务,从而扩大适配辅助器具的适用范围,更好地满足群众需求。

去年10月,山阳县城关街道西河社区残疾人综合服务站正式运行,配备轮椅、坐便椅、盲杖、腋拐、助听器等27件辅具。西河社区社区副主任、残疾人专职委员鬲彩霞还记得,第一个来借用辅具的是一位80多岁的患癌老人,“老人因病痛折磨非常虚弱,在生命最后的日子,盼望有台轮椅,每天被家人推着出去散散心。”鬲彩霞说,按照规定,针对肢体残疾人,在受伤或生病治疗满一年才能进行评残鉴定并申请残疾证,残疾人综合服务站的成立,打破了过渡时期无证人士不能申领辅具的限制,为困难群体节省了开支,也避免“康复后所购买的器具闲置造成浪费。”

截至目前,全县共建成残疾人综合服务站39个,以镇(街道)政府(办事处)所在地、集中安置移民搬迁小区、镇(街道)打造的示范村(社区)为重点,与村(社区)残协合署办公,为残疾人提供了一个学习教育、康复养护、居家养残、技能培训、信息交流、文体娱乐和才艺展示的平台。

康复救助“一个都不能少”

接受白内障手术后,刘安喜小心地摘下纱布,眼前的世界是那么明亮,这是他无数次梦想的一幕,他眼含泪花激动地说:“这下可好了,我又能下地干农活,不用再麻烦家人照顾了。感谢党和政府,感谢县残联,让我重见光明!”。

为推进主题教育走深走实,全面落实县委提出的“领办‘一年10件实事’”要求,预防和减少视力残疾的发生,山阳县残联多次与卫健、医保、中医院等单位协调,联系到陕西省康复医院,通过“复明一号”直通车为本县182名白内障患者免费实施手术,刘安喜就是受惠人之一。

近年来,山阳县残联全力做好残疾人康复救助工作,努力提升康复定点机构业务水平,并不断开拓多元化、个性化的康复服务,取得了“康复一人,幸福一家,温暖一片”的良好效果。

与相关医疗机构合作,为全县5898名残疾人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大大提高了残疾人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实施残疾儿童康复救助项目,对全县169名0-14周岁有康复需求的残疾儿童进行筛查,对82名残疾儿童进行上门康复治疗,将11名残疾儿童转介到商洛、西安等地定点康复机构进行康复训练,切实为残疾儿童家庭减轻负担。同时,联合山阳圣泉康复医院,为683名持证精神残疾人提供价值34.15万元的服药补助。

按照“轻重缓急、把握重点、统筹兼顾”原则,采取上门摸底和实地指导的方式,为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一户一策”制定个性化改造方案,为残疾人提供实实在在的便利。去年以来,对333户重度困难残疾人家庭进行无障碍改造评估,投入改造资金46.9万元,对符合条件的220户完成修建坡道、安装扶手等无障碍改造。

按照“一对一”评估、个性化适配原则,全年为 650 名残疾人配发了轮椅、拐杖、助听器等辅助器具,极大方便了残疾人的日常生活。在县体育运动中心、县特殊教育学校建设两处残疾人体育健身示范点,由县残联拨付专项资金10万元,配备跑步机等健身器材16件,满足了残疾人的健身需求。

点亮残疾人的就业梦

“一路走来,我深切感受到党和政府对残疾人的关爱,我一定不辜负各级领导的期望,争取把养殖产业做大做强,带动更多的残疾人就业增收。”在参加山阳县残联主办、山阳宏远职校承办的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时,户家塬镇桃园村养殖大户祝和春激动地说。

多年前,祝和春在工地上进行爆破作业时不幸失去右手,为了生存,他依然在外漂泊闯荡。2018年,祝和春带着积蓄返乡创业,引进猪仔160余头,创立了合春养殖合作社。然而,创业之路并非坦途,在遇到技术、资金问题时,县残联及时相助,给予他很多政策扶持,2022年,帮他申报贫困残疾人阳光增收扶贫项目,享受产业补贴5000元。

就业是民生之本,更是残疾人改善生活状况、融入社会、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山阳县残联积极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全面启动相关企业带头安排残疾人就业、落实残疾人就业扶持资金、加大残疾人技能培训力度、提升残疾人就业服务质量等多项就业帮扶行动,拓宽残疾人就业渠道,为残疾人铺设阳光就业路。

其中,开展残疾人就业技能培训,是落实《商洛市“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商洛市“十四五”残疾人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实施方案》的重要举措,是提高残疾人职业技能,支持残疾人自主创业、灵活就业,增强残疾人自我“造血”功能的主要抓手。“通过培训让残疾人拓宽眼界,学到更多知识,掌握更多技能,由单纯依赖社会救济、供养变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从而实现人生价值。”山阳县残联理事长王武林说。

2023年,山阳县残联举办残疾人就业技能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共3期9场次,培训就业年龄段残疾人员790人,投入资金5.45万元,实施残疾人职业能力网络测评服务545人;新增多种形式残疾人就业171人;实施高校毕业残疾人大学生见习补贴和就业奖励项目6人,发放资金1.4万元;鼓励、规范盲人按摩机构发展,扶持盲人保健按摩机构2个,拨付扶持资金1万元;实施县级残疾人就业增收基地建设扶持项目6个,拨付扶持资金24万元;实施残疾人自主创业项目21个,拨付补助资金10.5万元。

托起残疾人稳稳的幸福

2023年5月20日,山阳县第三十三次全国助残日活动现场,盲人按摩技师谢志春、许君利以娴熟精湛的手法,现场为群众按摩理疗,残疾人刘家玉、张榜社等,则支起了理发、修鞋的摊位,免费为群众服务,充分展示了残疾人昂扬向上、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

这生动的一幕,体现了残疾人由受助到助人的角色转换,也是山阳县残联在引导社会力量助残的一个思路转型。“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鼓励残疾人自立自强,靠自己的努力过上幸福生活,同时,也希望社会各界主动参与进来,形成惠残助残的良好风尚。”县残联理事长王武林说,为增强残疾人自尊、自立、自信的坚强信念,他们先后走访慰问了14名困难残疾人和创业残疾人代表,详细了解其身体生活状况、享受普惠特惠政策和自主创业情况,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和今后创业发展思路,并将优秀创业代表的先进事迹在山阳电视台作了专题报道,使残疾人事业不断取得新突破、获得新发展。

举办各类残疾人主题宣传活动。在活动中,通过悬挂横幅、设置展板、设立咨询台、发放手册、宣传用品以及提供现场咨询等形式,为广大残疾人朋友和过往群众开展残疾评定、残疾人证办理流程、“两项补贴”、辅具适配和残疾预防等助残惠残政策宣传,耐心解答关于残疾人康复、就业、教育、维权等切身利益问题,切实把服务送到群众身边。

开展形式多样的献爱心活动。为县特殊教育学校残疾学生捐赠服装83套,价值1.5万余元,为山阳圣泉康复医院托养残疾人捐赠价值1.58万元的托养服装110余套,为山阳中心敬老院院民捐赠价值1.4万元的保暖内衣158套……这类爱心活动通常由县残联发起,得到了社会各界爱心企业、爱心人士的积极响应,进一步形成全社会理解、关心、帮助残疾人的良好氛围。

2024年,山阳县残联将继续按照省、市残联要求,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满足残疾人多层次多样化需求为导向,在康复、教育、就业、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等方面加大帮扶力度,用心、用情把各项工作做细、做实,不断推动残疾人事业全面高质量发展。(王银贵)

责任编辑:六六六

上一条:通知:商洛市商州区镇村集中供水水价执行新标准 下一条:山阳县第一初级中学八年级数学教师赵亚刚:甘为孺子育英才 克勤尽力细心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