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关镇位于丹凤县东南部37公里,因“民依竹而居”、“翠竹围街”而得名,有“秦岭深处小江南”的美誉。现辖18个村(社区),总人口3.4万人,沪陕高速、丹宁高速穿境而过,交通区位优势明显。近年来,竹林关镇抓住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建设机遇,探索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有效途径,通过强党建、激活力、增动力,不断推动村级集体经济逐步发展壮大。依托现有的社区工厂、镇域内龙头企业、新型经营主体为引领,实现优势互补。2023年竹林关镇村集体经济总收入325.33万元,已分红到户161.248万元,受益群众7292户26836人。
强党建
政策扶持引领带动
竹林关镇把发展村集体经济情况纳入各村(社区)目标管理考核的重要内容,并印发《鼓励奖励村干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丹办字〔2020〕44号)和专题工作简报,积极争取上级扶持资金、统筹整合资产、资源,引导支农、产业等各类项目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适当倾斜,引导各村(社区)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多重发展模式。选定基础条件较好的的村先行先试,同时选定有实力的专业合作社作为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的合作载体。目前,新建中药材深加工厂2处,茶叶精加工车间1处,露营基地1处,配套农家乐 5家、共享菜园 3处。同时,建设特色农产品展销中心3处,扶持地域特色产业企业凯农魔芋、秦臻山泉开发新产品10余种,全力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激活力
联动发展富民强村
竹林关镇村(社区)充分利用村集体自然资源,采取公开发包、土地入股、规模经营、旅游开发等形式,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壮大村集体经济。通过租赁、承包、联合开发等形式盘活村集体闲置的办公用房、校舍、仓库、设备等资产,实现“闲”变“宝”。动员农户等土地持有人以土地资源作价入股村集体经济合作社,走出了一条“党组织+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鼓励村级集体经济合作社承接镇村公共设施维护、环卫保洁、公路养护、绿化管护、河渠管护、产业劳务等多种服务项目。千方百计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和农民收入,王塬村、张塬村、洲河北村将投入的集体经济资金形成的资产租赁给第三方,通过收取租金为村集体和农户增加收入;孤山坪村集体经济组织流转群众土地25亩发展石榴产业,通过土地出租、联农带农等方式增加群众收入,2023年竹林关镇村集体经济收入二十万元以上的经济强村达9个。
增动力
因地制宜产业“造血”
各村结合自身实际,因地制宜地制定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计划,入股龙头企业、对外发包等大力发展涉农项目。洲河北村将建成的露营基地(含露营帐篷、蒙古包、窑洞、生态停车场及附属设施)租赁给懂经营、会管理的人员经营,既发挥了资产效益,又带动了村级收益,同时带动村级58户195人经济增收;部分村将资金入股宏强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李氏凯农科技有限公司、鹤秦服装、清林绿水等可信赖的企业联合经营获得稳定收益;阳河村集体经济组织利用本村的山水资源,通过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的方式,使村集体经济再创新收。
下一步,竹林关镇将以《丹凤县三资管理办法》、《丹凤县扶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修订版)》和《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章程》、《丹凤县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办法等六个办法的通知》为核心纲领,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抓好经济建设和产业发展,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来源:竹林关印象 政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