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我县在市委、市政府、市司法局的坚强领导和县委、县政府的精心指导下,全县司法行政工作迈出坚实步伐。主题教育扎实开展,全面依法治县工作扎实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提质增效,普法教育工作打开新局面,法律服务水平加快提升,锻造过硬队伍取得实效,全系统争先创优、干事创业的新风正气更加充盈。社区矫正工作在3月初接受司法部调研给予好评,全市法治教育“红领巾法学院”现场会在我县召开,并在全市青少年法治教育现场会、社区矫正智慧中心建设现场会等进行经验交流发言,顺利完成省市“八五”普法中期评估验收工作。
过去的一年,我们坚持党的绝对领导,持续筑牢政治忠诚
一是不断强化理论武装。全县司法行政系统把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坚持“集中学习+个人自学+专题讲座+集中研讨”的模式开展学习,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坚持干部例会“第一议题”、“三会一课”、“周五”固定读书日等制度,由班子成员具体领学,以过硬的政治理论学习成果检验政治忠诚,切实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转化为推进司法行政工作的生动实践。二是不断强化从严治警。以干部作风提升年活动为契机,创新实施“党建+法治”主题活动,确定党组成员调研课题5个,创建学习型、过硬型、担当型、创新型、服务型“五型”司法行政机关;选配充实4名基层司法所所长;提出的指尖普法、会议普法、车辆普法、上门普法等措施在《法治日报》上发表,在西部法治传媒网发表的《架“连心桥”、做“知心人”、办“暖心事”--用“心”化解群众心头结》被人民日报转载。累计在《西部法制报》、法治陕西网、商洛市日报等媒体刊载信息135篇。顺利迎接市委组织部关于县委书记党建述职机关党建检查;镇安县司法局被市委政法委评为全市“人民群众满意”政法单位。

过去的一年,我们坚持一个统筹推进,法治镇安建设落实扎实推进
一是加强制度建设。召开县委全面依法治县委员会,研究解决具体问题3个;印发“一体系、两要点”(《镇安县法治社会建设指标体系》《2023年县委全面依法治县委员会工作要点》《2023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要点》),修订《镇安县党政主要负责人点评法治工作办法》,15个镇(街道)完成年度书记点评法治工作。二是加强督导考核。坚持巡察、督查、考核三结合机制,由县级领导带队,对标法治建设任务清单内容,实地进行督导检查,开展法治督查2次,发现解决问题8个。实施强化责任落实、强化宣传引导、强化线索排查“三个强化”措施,组织人大代表、法治专业人员对道路交通执法和交通运输领域进行实地督查,推动道路交通执法和交通运输领域专项整治工作走深走实。

过去的一年,我们坚持依法行政,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提质增效
一是着力提升依法决策水平。县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坚持重大行政决策法治审查前置制度。持续开展规范性文件年度制定计划统计、年度清理和专项清理等常规性工作,严格按照公开征求意见、合法性审查、集体审议、向社会公示的程序,审查制定规范性文件5份,开展规范性文件后评估4份。建立规范性文件清理机制,对全县22件规范性文件进行清理,其中涉及营商环境、生态环保类保留的规范性文件10件,规范性文件报备率和规范率均达到100%。从源头上确保了行政决策的合法性。二是着力提升行政执法监督水平。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行政执法工作实施意见》,健全县镇两级行政执法协调监督机制,组织开展行政执法人员培训1期108人次,为774名行政执法人员颁发了执法证;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在政务服务网公示行政许可268项、行政处罚839项;组织15个镇(街道)、县直部门开展行政执法示范单位创建和行政执法案件评查活动,评选优秀行政执法案卷24卷,整改12卷。认真落实《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计划(2023年—2025年)》,对全区18个镇(街道)、26个行政执法部门落实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及执法责任落实等情况进行行政执法质量考评,不断提升依法行政水平。

过去的一年,我们不断深化法治改革,法治惠民水平加快提升
一是持续深化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加强行政复议规范化建设,在县一级,建成了听证厅、立案室、阅卷室、调解室、审理室、档案室“一厅五室”行政复议中心;在镇(街道)一级,建立行政复议代办点,初步建立“立收立审”“立等即取”的受理模式,办理行政复议案件15件、行政应诉案件13件,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达100%。二是持续深化法律服务改革。健全完善县、镇、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组建了“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镇(街道)工作站+村(社区)工作室”法律服务网,整合法律服务资源,实现全县党政机关、村(社区)法律顾问全覆盖。公证机构推行蹲点办证、预约办证、上门办证等便民措施,办理公证187件。法律援助机构按照“应援尽援,应援优援”原则,受理办理法律援助案件320件,有效解决了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过去的一年,我们始终聚焦和谐稳定,争议纠纷有效化解
一是加强矛盾纠纷化解力度。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探索形成了一网、两端、三新的“123”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新机制,该创新做法在《西北信息报》《商洛司法》等媒体刊登。积极组织镇(街道)和村(社区)调委会聚焦全国“两会”、中国--中亚峰会等重要时段,扎实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累计排查各类纠纷1207件,调解成功1193件,成功率98.8%;通过电话、走访等方式对当事人实现全覆盖回访,回访满意度100%。二是加强重点人群监管力度。积极推进社区矫正工作“标准化、规范化、智慧化”,围绕“智慧高效、执法规范、监管精细、帮教到位”理念,树立“智慧+”思维,打造“智慧+指挥”,“纵向+横向”管理平台;构建“智慧+矫治”,“线上+线下”精准化监管模式;实施“智慧+基地”,“法治+德治”多元化帮教途径,该做法在《西部法制报》上发表,并在全市社区矫正工作现场会上进行了经验交流;顺利开展了商洛市人民检察院社区矫正交叉巡察,98名社区矫正对象无脱管、漏管现象;636名安置帮教对象无安全隐患。

过去的一年,我们全面落实“八五”普法规划,全民法治素养不断提升
一是普法责任进一步夯实。制定下发了普法责任清单,按照“谁执法,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谁主管,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进一步明确各执法主体、主管单位的普法责任,构建部门分工负责、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法治宣传教育大格局。二是普法宣传形式不断创新。扎实开展平安镇安建设暨“八五”普法文化惠民和“法润镇安书法展”活动,巡回镇(街道)、村(社区)举办平安法治文艺演出16场次,开展“送法进院落”、“赶大集普法”等普法活动472场次,出动宣传车1500余台次,发放法治书籍、宣传彩页等资料8万余份,通过电子屏滚动播放平安法治宣传标语5千余条,近20万群众接受了普法宣传教育。三是重点对象普法不断强化。落实新任领导干部任前法律考试制度、“关键少数”年度普法考试制度、国家公职人员任职宪法宣誓制度等,将宪法、法律和党内法规列入政府班子必学内容,有效促进了依法决策。发放《宪法》《民法典》《行政复议法》等法律书籍2.5万余册,大力提升全民法律素质。为全县中小学配备法治副校长79名,开展校园法治活动180余场次,累计开展法治进校园、进课堂活动165场次,全市法治进校园暨“红领巾法学院”现场会在我县召开。四是法治乡村建设有效推进。回龙镇双龙村成功创建设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培养普法志愿者489名、“法律明白人”1408人、法治带头人498人、“学法用法示范户”372户。“八五”普法规划落实情况在省市督察评估中得到充分肯定。

回顾2023年,全县司法行政干部践行了为民服务的司法情怀,见证了同舟共济的司法担当,奉献了勇毅前行的司法力量,书写了开拓奋进的崭新篇章,2024年我们将继续携手同行,践行责任担当,牢记初心使命,坚守在平凡的岗位上,坚定的守护人民群众幸福安康,为镇安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再创佳绩。(来源:商洛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