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街道办和村上重视山茱萸发展,把无人机喷灌技术都运用上了。您看,这茱萸结得硕大饱满,也是近几年来价格最好的一年。”正在采收山茱萸的脱贫户王书民,望着满树的“红果果”喜悦的说。
初冬时节,当你踏进商洛市丹凤县龙驹寨街道马炉村时,平展展的梯田上繁茂的山茱萸映目而来,村民们都忙着采摘、晾晒、加工,处处呈现出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
据了解,山茱萸又称枣皮子,是我国传统中药材,茱萸肉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功能成分,具有补益肝肾、补血强身等功效。60多年前,全国劳模刘西有在马炉村探索了人工培育山茱萸苗的办法,使山茱萸遍布马炉山沟,让一座座土石“秃山”变成了集群连片的山茱萸林园。20世纪80年代,马炉村不少村民就靠种植山茱萸成了“万元户”。
如今,以马炉村为核心的龙驹寨街道月日片区,种植山茱萸2万余亩。为了全面推进山茱萸规范化、规模化、产业化,重振山茱萸昔日辉煌,龙驹寨街办组织干部多次奔赴河南西峡学习山茱萸科学管理技术、产业发展经验和运作模式。今年来,龙驹寨街办又积极组织农综站人员,深入各村多次召开山茱萸发展座谈会、开展山茱萸病虫害监测普查和防治工作,指导群众识别病虫害、科学合理用药,开展群防群控、科学防治,并将无人机喷灌等新技术运用在产量估测、病虫害监测防治、科学管理等领域,不断更新技术、新工艺,推动山茱萸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近期,在龙驹寨街道的指导下,马炉村致力于山茱萸历史文化价值和周边产品的挖掘,以科技赋能产品、文化引领产业,新建山茱萸加工厂,对山茱萸进行深加工,继续提升自主品牌竞争力,力争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虽是初冬,阳光依然灿烂地洒在漫山遍野的山茱萸上,把一粒粒红红的果子映衬得分外娇艳,也把一派丰收的景象烘托得更加迷人。山茱萸长势喜人,山萸肉销路广阔,价格持续平稳,马炉的人们,在这层层的梯田上正沿着这条红彤彤的丰收路,走向更加幸福安康的新生活。(王一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