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陕西省环境厅、陕西省财政厅联合印发了《关于2022年度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结果通报的函》(陕环函〔2023〕178号),商洛市丹凤县评价结果为“基本稳定”,综合得分△EI值为全市七个县区第一。考核综合结果反映了丹凤县在生态环境保护、环境污染治理、县域考核组织落实等方面的显著成效。
一是思想认识不断提高。县委、县政府始终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国之大者”,作为事关发展大局和民生福祉的政治责任,多次组织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中省市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决策部署,定期召开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等会议,专题研究安排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污染防治攻坚战、中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等工作,不断增强抓生态环保的政治自觉,将生态环保纳入党政领导干部培训计划,先后组织开展生态文明建设专题培训、环保大讲堂等活动,牢固树立了各级领导干部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的坚定信念。
二是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丹凤县紧紧围绕“改善和提高辖区生态环境质量”这一目标,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各项重点工作全面推进。1-10月,城区环境空气优良天数达到280天,PM2.5平均浓度24微克/立方米,1-10月空气质量指数排名全市第二。辖区主要河流断面水质均达到功能区标准,丹江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Ⅱ类水质标准,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100%达标。核与辐射环境安全,县域生态环境质量总体稳定。
三是保障力度逐年加大。将生态环保工作与经济发展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每年将生态转移支付资金30%用于生态文明建设,5%用于环境监测及能力建设,县财政每年落实500余万元经费,用于环境网格化监管、“一江三河”水质巡查、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每年投入350万元用于农村污染治理设施运行保障。2023年1-10月份转移支付用于生态环保资金投入35276.68万元,占当年财政预算指出233900万元的15.08%,其中环境监测能力建设资金440万元,完成当年环境监测能力建设资金支出不低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转移支付资金8800万元的5%任务,全县12个镇办成立了环保所(站),落实了工作人员,明确了工作职责,基层环保工作力量得到有效充实,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四是工作合力不断增强。以中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秦岭五乱问题整治等为抓手,发改、环境、资源、水利、农业农村、林业等部门定期开展秦岭生态保护、自然保护区联合执法专项行动,形成县生态委办、秦岭办牵头协调,各相关部门、镇办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五是农村环境美丽宜居。2022年申报棣花镇棣花社区、竹林关镇王塬村两个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荣获省级批复,今年申报了棣花镇茶房社区与竹林关大桑园村,目前待省级批复。补齐硬件短板,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率稳步提升,深入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污水、垃圾处理、水源地保护等工程建设,农村垃圾镇级收集处理率达到100%,村级收集处理率达到92.42%,畜禽养殖逐步实现资源化无害化利用,畜禽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率为97.11%,大型规模场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设施配套率为100%。今年丹凤县6个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区的划定方案已取得省级批复,按照法律规范要求,对水源地进行依法保护,确保乡镇水源地的风险管控及水质安全,进一步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是加强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重要保障,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立足点,也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的坚实屏障。下一步,丹凤县将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全面深化思想认识,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重要讲话精神,严格落实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主体功能定位,切实增强做好国家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确保丹凤县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为建设环境优美、绿色低碳、宜居宜游的生态城市凝聚力量。(来源:丹凤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