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商洛市商南县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立足商南“生态、资源、文化”三大优势,按照“一个核心、三大旅游区、四种旅游产品、五条产业链”的发展思路,不断提升旅游发展水平,聚力打造“旅游名城”“康养慢城”,持续叫响“秦岭封面·灵秀商南”旅游品牌,推动全县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工作取得的成效
1.景区城建设成效显著。按照“文化承载、形象呈现”的思路,以打造景区城为核心,全面改造提升县城集聚区建筑风貌,提升城市主题形象和特色品位,实现县城品质化和差异化发展。今年以来,县滨河公园已建成对外开放;完成富兴路、北环路、永乐街、滨河东路、文化广场大街等7条道路10.92万平方米的城区道路“白改黑”工程;县城核心区西街古城快速实现复苏,已成为夜间人气聚集地;新修和改造城市公园5个,形成了“水在城中、城在绿中、人在景中”的优美画卷。
2.旅游区发展各具特色。一是依托丹江生态旅游区,以金丝峡旅游康养示范区为抓手,将景区、门户区和18公里度假区作为一条主线一个整体来打造,通过整体规划、全域布局、统筹推进,建成金丝峡民俗文化产业园、金丝峡高空体验综合体、勇闯金丝峡游乐园等重点旅游项目,推动文旅、农旅、康旅等业态深度融合发展。二是依托312国道文化体验区,以茶旅康养融合示范区为载体,深入挖掘整理商南茶文化,推出以茶叶为主要原料的茶叶宴等特色产品,带动茶文化的传播和推广。三是依托滔河红色研学区,以红色文化和红色旅游为着力点,通过“旅游+”和“+旅游”的方式积极开展商南红色革命胜地的挖掘和保护,赵川前坡岭战斗遗址等一批革命遗址被列为商南县党性教育基地,为打造“旅游名城”注入了红色文化力量。
3.旅游产品打造不断丰富。一是打造乡村游产品。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两改两转三促进”,促进“旅游+乡村”融合发展,成立新业态公司11家,建成旅游康养乡村31个、农村景区7个、产业景点28个,新增民宿床位384个,有效带动了当地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二是打造生态游产品。以金丝峡、文碧峰、阳城驿景区品质提升和莲花湖开发为基础,策划了“一峡一峰一湖一道”精品旅游线路,金丝峡、茶海公园入选全国绿色旅游精品线路,金丝峡被授于第一批陕西省级森林康养基地。三是打造红色游产品。刘家花屋、鄂豫陕特委、红七十四师旧址保护利用项目建设完成,赵川前坡岭入选全国红色旅游经典名录。四是打造度假游产品。启动了金丝峡国家旅游度假区和阳城驿省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工作,商南县被命名为中国健康旅游名县、中国天然氧吧、中国避暑旅游标准城市、中国最美康养度假旅游名县、健康中国·康养旅游百强县、美丽中国·深呼吸小城、美丽中国首选旅游目的地、中国最美全域旅游典范县”等荣誉称号。
4.文旅产业链深度融合。一是文旅融合产业链。《商南草鞋》《商南花灯》《商南民歌》《商南绒绣》4项被列入省级非遗名录;改编提升的《风云闯王寨》演艺及“商南婚俗表演”民间传统小戏在景区常态化演出;在县域内举办省级非遗项目《商南花灯》《商南民歌》展演活动累计160余场次,极大地促进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旅游融合发展。二是农旅融合产业链。打造了以茶文化为主题的茶乡兰花节、采茶节等节事旅游活动,有效串联城关、富水、试马三大茶产业示范区,通过茶与观光、体验、教育、展示等交叉渗透融合,形成了“茶+观光旅游”“茶+休闲旅游”“茶+研学旅游”“茶+节会旅游”“茶+度假旅游”等多种消费业态,推动茶产业向旅游、康养、深加工延伸。三是康旅融合产业链。创新研发了“甪里家宴”“金丝茶宴”“冷泉鱼宴”等特色菜系;倾力打造商南的特色茶饮,已研发完成蜂蜜薄荷黄茶、青梅绿茶等多款不同风味的茶饮料,征集建立了商南县“特、强、精、优”康养特色产品名录库。四是工旅融合产业链。引导虎之翼、秦乔生物等企业创新开发系列具有商南地方标识或文化印记的工业旅游纪念品;虎之翼柔光罩系列文创产品获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银奖,虎之翼黄铜钥匙扣手电荣获全国优秀红色旅游创意产品。五是体旅融合产业链。东兴社区、任家沟社区2个新建高标准多功能笼式运动场投入使用,滨河公园健身步道项目建成对外开放,成功举办了秦岭山水欢跑2023商南“乡村振兴杯”越野赛,体旅融合需求明显增长。
二、工作推进措施
1.夯实工作责任。成立了打造旅游名城工作推进专班,制定印发了《商南县2023年打造旅游名城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发展思路和核心重点,夯实各成员单位工作责任,为推动旅游名城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建立了“周通报、月调度”工作机制,对未按时限要求完成工作任务单位进行提醒约谈,推动各项工作见真章、出实效。
2.狠抓项目建设。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截至目前,金丝峡情人谷主题文化体验园、金丝峡高空体验、栗园山居、竹心沙等一批项目建成并投入运营;勇闯金丝峡二期、茶旅康养融合示范园、古军事文化体验营项目建设有序推进;朝阳大健康医养社区、鹿城水晶文化产业园等项目已完成主体建设,正在加快推进。
3.加快融合发展。开展商南县非遗项目线上推介和非遗进校园系列活动,大力推广花棍舞、泥塑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旅游产品文化内涵,加快培育文旅融合产业链。以茶海公园、秦岭北茶等茶园为载体,优化园区人居环境,提升茶园观光道路、停车场、标示导示系统、水电管网等基础设施,不断升级农旅融合产业链。深入挖掘地方特色美食,成立了商南餐饮协会,持续提升茶叶宴、冷泉鱼宴等特色菜系,着力建强康旅融合产业链。
4.注重品牌创建。制定印发了《秦岭北茶文化景区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工作实施方案》《商南西街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工作实施方案》,对景区的基础设施、旅游厕所、标识标牌、服务功能进行全面提升,力争在年底前创建成功;加快金丝峡国家旅游示范区、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气候康养品牌等创建申报工作,不断提升商南旅游品牌知名度。
5.创新宣传形式。成功举办了2023中国秦岭生态文化旅游节开幕式、西商旅游专列暨金丝峡首届紫荆花节、商南县茶叶开采节暨“秦岭泉茗”品鉴大赛、秦岭山珍美食大赛等活动;开通抖音直播间,邀请本土网红达人推介商南旅游资源,极大增强了传播互动性。赴南阳市举办了专场文化旅游宣传推介活动,拓展了南阳地区的客源市场;推出全域游、地域游、生肖游、学生游、抖音游五大优惠政策和商南118元旅游年卡,激发了消费市场活力。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旅游产品相对单一,全县的旅游景区基本上都停留在观光层次,而游客参与性、互动性、娱乐性项目比较少,没有形成“吃、住、行、游、购、娱”和参与型、体验型等全方位旅游消费,对游客的吸引力不强,不能延长游客停留时间。
2.旅游商品开发不够,普遍存在着规模偏小、档次不高的问题,同时缺乏一套健全的旅游产品开发体系和销售网络,影响了旅游业的整体效益。
3.专业人才严重缺乏,很多旅游景点的管理人员都是社会招聘,特别是宣传营销、管理、解说、服务以及科研人才严重不足,导致景区的管理、经营和服务无法满足游客的需求。
4.旅游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文化含量明显不足,群众参与度低,带动经济效益不明显;以历史人物、历史古迹、历史遗迹等一批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人文景观特色没有得到很好的挖掘,对人文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够。
四、工作意见建议
1.全力打造旅游产业集群。围绕年度建设目标任务,狠抓金丝峡旅游康养示范区、茶旅康养融合示范园等项目建设并按期完工,加快推进阳城驿古军事文化体验营、金丝峡露营地、金丝峡康养服务中心、阳城驿茶博中心、后湾康养度假村、秦岭根雕博物馆等项目建设并达到形象进度,启动莲花湖水利风景区、玉皇山森林康养度假区、上苍坊户外拓展训练营项目前期和规划编制工作,招引社会资本投资建设。
2.持续提升旅游服务水平。紧扣“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完善景区配套功能,持续强化旅游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加大引进专业的旅游人才队伍,持续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加快完善县游客集散中心配套设施和服务功能,开通县旅游集散中心至各A级景区客运班线和城市观光公交;完善商南县旅游大数据中心数据统计、应急指挥、智能监测等模块功能,全面提升旅游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
3.积极推进旅游品牌创建。启动金丝峡避暑旅游目的地创建,力争年底前秦岭北茶文化4A级景区、西街3A级景区创建验收命名,金丝峡国家旅游度假区通过省级验收。重点打造莲花湖旅游康养度假区,做好“气候品牌创建”“全国森林康养示范区”“中国天气气候景观地理标志”“中国气候宜居城市”等康养品牌创建,不断丰富“旅游名城”“康养慢城”内涵。
4.不断创新宣传营销方式。认真组织举办好阳城驿帐篷森林音乐节、“勇闯金丝峡”万人自驾游奇峡、阳城驿古军事文化体验营亲子娱乐节、茶海公园山地自行车越野赛、中国秦岭金丝峡红叶节等10场节庆活动。创新宣传营销方式,举办商南旅游歌曲征集大赛、首届旅游伴手礼暨文创产品设计大赛、“2023商南最佳康养休闲好去处”评选活动,进一步唱响“22℃商洛·中国康养之都”和“秦岭封面·灵秀商南”形象品牌。(黄晓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