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几代的商洛花鼓《屠夫状元》
2023年8月16日晚,商洛剧院,剧场内灯火通明,由商洛市地方戏曲研究院复排的商洛花鼓经典之作《屠夫状元》即将开演。剧场外人流如织,热闹非凡。院长李淼忙前忙后,招呼着专程来看演出的嘉宾入场。陕西省著名文化学者肖云儒、商子雍、孙见喜来了,因出演眉户电影《屠夫状元》而被誉为“活胡山”的王广民来了,用声音创造经典的焦瑞霞、杨荣荣来了,陕西广播电视台著名主持人、“秦腔红娘”陈爱美来了,刘安民、辛书善、田井制、冀福记、费庆民、乔培荣、陈淑敏、杨新芳、王向明、田朝霞、郭元喜……商洛花鼓戏《屠夫状元》的首创者以及几代传承者都来了,他们皆为《屠夫状元》而来。戏亲,人更亲,一见面,握手相拥,拉不完的家常话,唱不够的“叫哥哥”……
王广民田井制两位“胡山”首次见面

一部《屠夫状元》,尽管被眉户、秦腔、豫剧、曲剧、评剧、吉剧等北方剧种移植,被川剧、越剧、黄梅戏、湖南花鼓、江西采茶戏等南方剧种搬演,甚至还拍成了眉户电影而享誉全国,饱受赞誉,然而,我们不应该忘记这位从秦岭深处的商山洛水走出、操着一口地道陕南话的“屠夫状元”。四十多年后的今天,他们相聚在《屠夫状元》的诞生地,忆往事,表深情,这不仅仅是眉户、商洛花鼓戏几代艺术家的大联欢,更是《屠夫状元》的寻根之旅,向商洛花鼓人的致敬之旅。

田井制乔培荣《屠夫状元》
田井制乔培荣《屠夫状元》
商洛花鼓戏《屠夫状元》注定是要火的。从1962年当时还是一名丑角演员的刘安民独具慧眼根据安徽泗州戏《三蜷寒桥》创作出《寒桥》,到后来又强强联合田井制、刘福堂、陈正庆“七易其稿”脱胎换骨出《胡山献宝》,再到时任省文化局局长的鱼讯看罢演出一锤定名《屠夫状元》,直到赴古城西安参加陕西省庆祝新中国成立30周年献礼演出,整整十七年,终于迎来了商洛花鼓戏的再次华彩绽放,从而掀起了一股“屠夫热”,西安电影制片厂决定把该剧搬上银幕。喜讯传来,商洛剧团所有演职人员无不欢欣鼓舞。但最终由于种种原因,这出因商洛花鼓成名的《屠夫状元》被改编成眉户拍成了电影。不得不说,这也成了商洛花鼓人心中永远的遗憾。
冀福记乔培荣《屠夫状元》
岁月匆匆。当年那群正值花样年华的商洛花鼓人,如今早已霜染双鬓,皱纹也爬上了额头。此时的他们,入神地看着台上年轻一辈正上演着他们曾经创造的经典,戏还是那个戏,演戏的人却几度更迭,在他们心中,是否早已泛起涟漪?是骄傲?是欣慰?是遗憾?还是会想起当年他们所付出的艰辛、所经历的不易、所创造的精彩?一出《屠夫状元》带给他们的苦辣酸甜,我们这些后来人怎么可能会“感同身受”呢。

“团里变化好大呀!”我低声问询刚刚落座身边的李淼,还没来得及细说,李淼又被同事叫走去了后台……秦岭最美是商洛,2011年“陕西地市县剧团巡礼”,我就到过商洛,一转眼,竟是十几年。当时剧团还叫“商洛市剧团”,经历了体制改革,演员剩了十来个,乐队只有五个人,剧场更是破败不堪。排新戏了,有演出了,就把离退的人员再请回来……2020年9月,剧团更名为“商洛市地方戏曲研究院”后,担子便落在了李淼这个清秀瘦弱的陕南姑娘身上。“市上领导非常支持我们剧院,也很重视商洛地方戏曲的健康发展,这种支持是实实在在的,不仅给我们翻新了剧场,还给我们公开招聘的一批新生力量解决了几十个编制。另外,剧院上上下下真的是齐心协力,同舟共济,我很感激他们。”忙完后重新回到座位上的李淼接着我刚才的话茬感慨到。
崭新的商洛剧院
辛书善刘安民费庆民冀福记四老合影
李淼很幸运,几年工夫便得到了老老少少所有商洛花鼓人的认可,他们全力以赴帮衬着她朝前走。记得前几年剧院打造原创现代戏《情怀》,商洛花鼓戏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辛书善老师担任作曲。时间紧任务重,年过八旬的辛老由于连续加班导致身体严重透支而高烧不退住进了医院。“先不说别的,先给我说一下你们的戏到什么程度啦?”一句话把正欲询问老人病情的李淼和她的同事们感动的热泪盈眶。正是在这种对商洛花鼓戏“一往情深”的情怀感召下,商洛市地方戏曲研究院一部部精品佳作随之诞生并赢得广泛认可。
商洛市地方戏曲研究院院长李淼
其实,和李淼认识这么多年,见面的次数屈指可数,大多是打电话或者微信联系,空闲了偶尔聊聊。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这次商洛之行才真正让我感受到这个“碎女子”是如此的不简单。相信,她和他们一定会把“戏剧之乡”的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刘博姚荣王静《屠夫状元》

将近三个钟头的演出,就在我的“胡思乱想”中结束了。陈爱美迅速进入状态回归到她主持人的老本行,将看戏的嘉宾一一请上了台:“观众朋友,大家好,我是来自宝鸡人民剧团的王广民。我是第一次到商洛来,看到商洛的青山绿水,感到很可爱。山可爱,水可爱,人更可爱。”银幕上那个可爱的“胡山”,生活中也是如此可爱,与同样是八旬高龄的焦瑞霞即兴再现“灞桥认母”,演到最后居然还想再背起这位戏里的“老妈妈”。
王广民焦瑞霞合作“灞桥认母”
杨荣荣讲述为“党凤英”配唱
“这位是焦瑞霞,眉户党凤英的第一个扮演者!”“这是杨荣荣,在电影《屠夫状元》里给党凤英配唱的就是她!”“这是田井制,他和冀福记都是商洛花鼓‘胡山’的首演者。”“我给大家隆重介绍,这就是《屠夫状元》的编剧刘安民!”
《屠夫状元》编剧刘安民
商洛花鼓第一位“党凤英”乔培荣
“我是乔培荣,看了我的这些小同事们演《屠夫状元》,让我想起四十多年前我们在西安演这个戏的情景,我真的很激动……”不等嘉宾说下去,陈爱美又开了腔,“大家知道吗?乔培荣可是咱们商洛花鼓戏的第一个党凤英!”“冀福记,唱一段!”观众席里不知谁喊了一句。作为从商洛走出去的艺术家,乡党的盛情是断然不能拒绝的,于是乎,台上台下击节而歌,唱的舒坦,听着过瘾,万千思绪涌上每一个人的心头……
田井制王向明两代“胡山”再现经典
第一代“胡山”冀福记倾情演唱
有时候真的会感叹,文字是那么的苍白无力。返回西安后,心情久久不能平复,当日现场的情景依旧如在眼前,想起时依旧会激动非常。当我试图通过文字和更多的人一起分享时,才发现是那样的难以名状。但我想,寻根也好,致敬也罢,彼时情景,彼时心境,就如同在舞台上、在银幕里的那出经典之作一样,一定会留在每一位当事人、参与者的心中,值得我们每一个人细酌慢品。
商子雍接受采访
孙见喜接受采访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水土养育一方戏。著名文化学者商子雍接受采访时说,一出《屠夫状元》,让一出戏、一个剧种享誉全国,一批乡土艺术家为商洛的戏曲发展、为中国的戏曲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老一辈创造的艺术高峰,希望后来人要靠近他们,还要争取超越他们。而孙见喜则直言,传承版《屠夫状元》尽管需要进一步打磨和提升,但它的思想艺术的光芒将永存,同时还希望商洛市地方戏曲研究院能把经典传承下去,“创作一台戏太不容易,不如回到复排经典上,也不要像猴子掰包谷,掰一个撂一个,一定要传承下去,尤其要把老一辈的艺术精神传承下去”。“如果有机会能再拍一部商洛花鼓电影《屠夫状元》,或许可以弥补几代商洛花鼓人的遗憾……”我对前来送行的李淼说,“你现在的担子不轻,加油!”

从商洛返回西安的路上,大家聊得不亦乐乎,“满身鸡皮疙瘩”的激动心情依旧。对于已是“70后”的陈爱美来说,商洛之行不仅圆了她的一个梦,更圆了大家的一个梦,正所谓“结一个戏缘,还一个戏愿”。“其实,我原来还想请电影《屠夫状元》里演老太太的李小六,还有陕西广播电视台著名导演、第一个眉户舞台上演胡山的解冰,还有当时西影厂的导演、摄像,联系来联系去,不是过世了,就是因为身体原因来不了,唉……”
说着说着,陈爱美话锋一转,眼眸闪亮,用她特有的新闻腔真诚地说:“这次到‘胡山’的老家‘探亲’‘补心’,简直是‘逢山开道’、‘遇水架桥’,多亏桂维民先生给咱热心牵线,大家都叫我‘秦腔红娘’,那他就是‘秦腔月老’。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名誉主席冯骥才说过,我们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是保护传承人。商洛市委市政府和文化主管部门的同志们,正是这样一批有文化情怀、文化眼光的人,是我们的‘秦腔知音’。这正是:《屠夫状元》再谱梨园新韵,‘戏剧之乡’齐聚八方知音。”“陈老师,你的下一个愿望是什么?我们还来给你当志愿者!”“哈哈哈……”车内顿时传来陈爱美那熟悉而爽朗的笑声。
(来源:商洛市地方戏曲研究院)

曲终人未散,花鼓永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