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9-86178533

首页 >> 商洛 >> 正文

致富不忘桑梓情 真情回报家乡恩 ——记镇安县庙沟镇双喜村乡贤人士沈为进

2023年08月18日 15:14  西安商情网

“近年来,沈为进不少为村里做贡献,扶贫济困、修路修桥、灾后重建、捐资助学,到处都有他的身影。他致富不忘家乡父老,为村上的事出钱出力,我们都要感谢他。”这是8月16日商洛市镇安县庙沟镇双喜村召开重教兴学座谈会上,当地干部群众对“镇安好人”沈为进的评价。

沈为进,中共党员,镇党代表,1972年出生于镇安县庙沟镇双喜村,兄弟4人,6口之家仅靠几亩薄田来维持生计,是父母吃苦耐劳、勤俭持家和乡亲们的帮衬,使他们度过的那个极为困难的岁月。他1990年应征入伍,1993年退伍回到家乡后担任过村委会主任,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后外出创业,经过十几年的艰苦奋斗,成为远近有名的创业成功人士。他致富不忘本,2018年正值双喜村决战脱贫攻坚关键时期,修建5组通组路必须要经过龙凤沟口大院子,而院子房屋建设布局不合理,仅留了1米来宽的人行过道,车辆无法通行。正在大家愁眉不展时,刚好沈为进回来走亲戚,听说后主动请缨说:“我是党员,也是退伍军人,修路是好事,我去做大家的工作”。在他连续几天挨家逐户的协调与劝说下,群众理解支持了,矛盾得以妥善解决。现在每当群众开车出行,特别是下雨时,人们无不称赞道:“当初幸亏听了为进的话,现在再也不用出门一身泥,进门两腿灰了。”这条水泥路竣工后,龙凤院子的环境得到了显著提升,现已成为了该村人居环境改造的样板。

2015年,听说镇村为了解决双喜村河对面几个组过河难问题,计划修一条过水路面涵洞桥时,他主动找到村上负责人说:“村上修桥是好事,作为一名党员、双喜的村民,我愿意带头捐款5万元用于修建涵洞桥。”在他的带动下很多爱心人士纷纷慷慨解囊、捐款修桥,历时三个月把连接两岸的涵洞桥修好了。为了表彰那些爱心人士的善举,当地群众自发在桥边立了一块功德碑,用于纪念那些乐善好施的爱心人士。他不仅如此,2021年“8·20”洪灾双喜村遭受极为严重的灾害,便民桥、通组路等基础设施损毁严重,沈为进得知后第一时间捐款5000元用于灾后重建,在他的带动下短短一周时间,董同平、敖启军、侯小飞等百余名爱心人士为灾后重建捐款捐物达33万余元。在各级各部门、爱心人士、县政协驻村工作队和广大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水毁桥梁、道路等基础设施得以迅速修复,双喜村灾后重建工作走在全镇前列。

“乡村振兴,首先要人才振兴,双喜村要实现持续更好的发展,就需要我们重视教育、关注学子、培养人才,这是我们每一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这是沈为进在参加双喜村“重教兴学”活动时的话语。为支持村上的教育,帮助广大学子,沈为进每年都为村上的困难学生筹钱捐物,今年8月份,他又主动找到村两委会和县政协驻村工作队,为村上今年应届考上大学和高中的学生资助1万元,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支持教育事业发展,践行社会责任,帮助广大学子实现人生梦想,推动形成重教兴学的良好氛围。“沈为进致富不忘家乡,心系父老乡亲,希望全村人都向他学习,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能参与和支持村上发展,都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双喜村一定会变得越来越好,乡村振兴的目标一定会如期实现。”双喜村党支部书记董同权说道。

沈为进心系家乡、回馈桑梓的善行义举,得到了当地干群的一致好评,也带动了双喜村文明乡风的形成。据悉,近年来,庙沟镇双喜村高度重视发挥乡贤人士作用,通过乡贤的示范引领来凝聚各界力量,引导群众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积极培育文明乡风、优良家风、淳朴民风,弘扬社会正能量,不断凝聚乡村治理向心力,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双喜村被评为全省乡村治理示范村、市级文明村、全县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示范村。(陈风军 丁晓鹏 潘杨)

责任编辑:六六六

上一条:镇安县林业局三项举措加强林业执法队伍建设 下一条:陈泽勇在商州区板桥镇调研乡村振兴和防汛工作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