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9-86178533

首页 >> 商洛 >> 正文

乡村振兴商州行—— 产业振兴:为农民群众幸福加码

2023年06月26日 11:20  西安商情网

“每月有3500元稳定收入,做梦都想不到有这样的好事情,6年多时间,都挣了20多万元工资,日子越过越滋润!”6月10日,在陕西千牛土地开发有限公司食用菌大棚里,商洛市商州区杨斜镇黄柏岔村五组李青锁打开了话匣子。李青锁的生活变迁,得益于商州区食用菌产业的发展。今年63岁的李青锁,曾经任村干部十余年,因年龄原因,提前退出干部岗位。2017年,陕西千牛土地开发有限公司在杨斜镇月亮湾建立食用菌生产基地后,他就被公司聘为生产厂长,负责香菇制袋、点种、养菌、栽培、采收等日常管理。据介绍,陕西千牛土地开发有限公司致力于打造陕南食用菌全产业链,以木耳、平菇、香菇产业为主线,年种植规模150万袋。建成了食用菌自动化装袋、温室养菌和香菇的冷藏、加工、包装等项目,各项配套设施已完善,运行正常。生产初具规模,经营管理技术基本成熟,产品远销西安、郑州和银川等大中城市,年产值超过2000万元。“我公司秉承‘发展产业、联农带农’的宗旨,带动全镇黄柏岔村、月亮湾村、秦华村和海棠岔村429户脱贫户,年分红86.87万元,户均年分红2000元。”陕西千牛土地开发有限公司王锋说,“公司流转土地200亩,为当地126名脱贫劳动力提供长期就业岗位,年支付劳务工资97.75万元,人均务工年收入7700元。”发展现代农业,杨斜镇走出了一步“先手棋”。早在2015年,商洛市盛泽农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食用菌产业为主线,流转土地120亩,建成标准化示范大棚150余个,利用废菌棒循环利用技术,建立兼集食用菌大棚、移动果园、立体蔬菜种植的“果、蔬、菌循环农业种植示范园区”,并成功创建了“商洛蓝”品牌。

在该基地,一条绿色篱笆通道两旁,各种鲜花争奇斗艳,杏树、樱桃树、苹果树相间栽植。刚采收完羊肚菌的大棚里,工人们正在为倒茬的设施蔬菜除草施肥,黄瓜、西红柿、莲花白、圣女果等时令蔬菜枝繁叶茂……

人闲地不闲,产业轮番转。盛泽农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工长张亚莉告诉记者:“今年示范园生产香菇50万袋、羊肚菌30万袋、木耳10万袋、灵芝8000袋。种植苹果、樱桃、葡萄、冬枣、杏子等移动果树3万株,种植有机蔬菜50亩。”

不只是杨斜镇食用菌独树一帜,牧护关镇的食用菌已经发展成为全镇主导产业。目前,该镇西沟村、香铺村、秦茂村、秦关村、秦岭村、秦政村6个村已发展平菇、香菇、木耳等食用菌1200亩。食用菌园区培育经营主体20家,带动种植户70余家发展产业,吸引浙江、河南等16家外地客商投资发展。

产业振兴,为农民幸福加码,群众除了流转土地收益外,还能通过就近就地转移就业赚钱。“我们家门口就有工厂,务工照顾老人和孩子很方便,一天还能挣100多元呢。”在商州区恒兴圆农业能源科技公司食用菌基地封装车间,牧护关镇秦岭村三组陈媛媛高兴地说。

在牧护关镇香铺村,记者看到一河两岸的田块里,钢构大棚鳞次栉比,村民们忙活着打孔点种、菌袋上架、喷水加湿,整个村庄一派欣欣向荣的新气象。

牧护关镇党委书记郭利军:“灾后重建以来,由镇党委政府牵头组织新建的大棚,采取村集体经济自主经营、企业和合作社租赁经营、农户承包经营等灵活多样的经营模式,不断壮大食用菌产业根基,力促村集体经济积累更加殷实,农民收入持续增加。”

据了解,近年来商州区稳步推进食用菌产业发展,种植规模逐年扩大,培育品种日益丰富。食用菌种类由最初的香菇、平菇,扩展到如今的木耳、杏鲍菇、白玉菇、绣球菌、真姬菇、茶树菇、竹笋菇等10多个种类。

“目前,商州区共发展食用菌1亿余袋,年综合产值10亿余元,食用菌产品附加值持续提高,产业链条不断延伸,群众收益成倍增长。为了减少食用菌废旧菌袋对环境的污染,我区已在大荆镇、北宽坪镇、腰市镇新建了4家废旧菌袋回收加工企业,利用废旧菌袋生产有机肥,实现了变废为宝,绿色循环经济。”商州区乡村振兴局局长彭志华说。(张宏)

责任编辑:六六六

上一条:商州区大荆镇召开脱贫成果巩固“十聚焦十提升”暨村集体经济合同清理工作推进会 下一条:乡村振兴商州行—— 文化振兴:丰润道德滋养 凝聚精神力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