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识的殿堂里,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如明亮的灯塔,照亮学子前行的路;他们似温暖的春风,抚慰着学生的心灵。他们,就是山阳县第四小学的优秀教师,以实际行动诠释着伟大的教育家精神。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让我们一起走近山阳县第四小学这些优秀的教师,感受他们身上的教育家精神,共同领略教育的魅力。
李静
个人简介
李静,女,中共党员,2007年8月参加工作以来,一直担任语文教学及班主任工作。曾荣获“山阳县提高教育质量先进个人”、“优秀党员”、“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等称号。
教育是一场向美而生的预见。师者如光,微以致远。为师者,要志做新时代大先生。师者匠心,止于至善。提灯引路,无数的“大先生”像无数把火炬,点亮民族复兴路上的每个“烽火台”,筑梦成光。
做燃起的“灯芯”,照亮启智润心路,追寻“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仰之光。
在知识的海洋里,李静同志如同那微弱而坚定的“灯芯”,虽不耀眼,却能点燃智慧的火花,照亮启智润心的道路。正如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虽身处平凡岗位,却怀揣着对教育的热爱和对学生的责任。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心灵的引导者。李静同志说;“做一名好老师,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不仅要启智,更要润心。要让学生在学习知识、启迪智慧的同时,也塑造高尚的灵魂和健全的人格”。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说过: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育应该是高兴孩子们的高兴,痛苦孩子们的痛苦,这才是教育的魅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正确理想信念是教书育人、播种未来的指路明灯”。教师肩负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神圣使命,首先自己要有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在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的过程中,教师给学生“解惑”,要善于把精妙的理论变成浅显易懂的道理,不仅要解答课本上的疑问,还要着眼形势、关注现实,析事明理,使学生真正将教育所带来的影响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终生受用不尽。更要推动课程改革创新,避免机械单调、冰冷乏味的说教,善于用“小故事”讲出“大道理”,用“小细节”体现“大智慧”,用水滴石穿的坚韧精彩,诠释理论温度的曼妙灵动。
做燃烧的“灯油”,照亮立德树人路,追寻“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奉献之光。古人云:“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水平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作为新时代的教师要彰显“精气神”,真正把为学、为事、为人统一起来,在真理探索中坚持客观求真的高贵品质和独立人格,更好地担当教书育人的伟大使命。《论语》有言:“其身正,不令而行”,李静同志对学生不仅是言传,更是身教,只有以德立身、以身作则,学生方能以师为镜。
立德树人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教育是一项事业,而事业是需要奉献的。奉献是一种爱,是对自己事业不求回报的爱和全身心地付出。教师的奉献精神在于不是为了自己的生存工作而是为了孩子的前途、祖国的未来;教师的奉献精神在于不是计个人得失而是不辞辛劳、呕心沥血地为祖国培育英才。教师要以“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奉献精神在平凡的本职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成绩。
因此,李静同志始终注重培养自身的品德修养和人格魅力,通过言传身教、以身作则的方式去感染学生、影响学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良好的教育和熏陶;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关注民生问题、关注国家发展,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是对我们这一代人最好的期许。她深知,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用自己的行动影响和激励学生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因此,她始终与学生一同多读书、多思考、多实践,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注重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感受知识的力量和价值。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新时代新征程教育工作者心怀“国之大者”,以辛勤耕耘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
追光之人,身坡万丈光芒;三尺讲台系国运,一生秉烛铸民魂。当今时代,是需要和呼唤“大先生”的时代,也是产生“大先生”的时代。吾辈应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在师德养成教育中涵濡浸渍,提灯引路,筑梦成光!
刘顺勇
个人简介
刘顺勇,男,1996年7月参加工作,大学本科学历,高级教师,现任山阳县第四小学保卫处主任,分管学校安全工作,担任五年级八个班体育课教学任务。多年来,务实好学,踏实肯干,工作责任心强。
2020年撰写的论文《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被国家级教育刊物《新教育时代》选中并发表;2021年主持研究的十四五国家级课题《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均衡发展策略研究》顺利结题。2016年被县科教局授予“提高小学教育质量先进个人”称号。2020年被学校评为“优秀党员”,2021年被学校评为“服务育人先进个人”,2022年被学校评为“优秀党员”;所包年级在县局质量检测中多次获奖,2023年秋被授予“提高教育质量特别贡献个人”称号,2024年春被评为“服务育人先进个人”,2024年秋被授予“提高教育质量特别贡献个人”称号。
在校园这个充满活力与希望的育人场所,有这样一位默默奉献、以高度责任感守护校园安全的人,他就是我校的安保主任刘顺勇。刘主任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独特的“教育家精神”,为全校师生筑牢安全的坚固堡垒。
一、构建安全管理框架,筑牢校园安全基石
刘主任深知,完善的安全管理框架是校园安全工作有序开展的重要前提。他深入调研学校各个区域、环节存在的安全隐患及管理要点,精心制定出一套科学、全面且贴合我校实际情况的安全管理体系。从人员出入登记规范到校园设施定期排查制度,从应急预案的细致设定到安全责任的层层落实,每一个环节都在他的规划下清晰明确,宛如一张严密的大网,全方位守护着校园的安全,让师生们能够在井然有序且安全的环境中学习与工作。
二、定期开展安全培训,提升全员安全意识
教师作为校园中的重要群体,同样肩负着保障学生安全的重任。刘主任定期组织面向全体教师的安全培训活动,通过专业的讲解、生动的案例分析以及实际操作演示等多种方式,向老师们传授各类校园安全知识,如火灾应急处理、突发状况下学生的疏散引导等。他让每一位老师都深刻认识到安全工作无小事,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时刻守护学生的生命健康,有效提升了教师队伍整体的安全素养与应急处理能力,使得安全意识融入到日常教学管理的方方面面。
三、强化保安队伍培训,打造专业安保力量
保安队伍是校园安全的直接守护者,刘主任尤为重视对他们的培训工作。他根据保安人员的岗位职责和实际需求,制定了系统的培训内容,涵盖了安保技能、职业道德、应急处置等多个方面。定期组织实战演练,让保安们在模拟场景中熟练掌握安保器械的使用、应对突发暴力事件的技巧等。在刘主任的严格要求与悉心指导下,保安队伍的专业素养不断提升,成为了校园安全可靠的“第一道防线”。
四、坚持巡逻巡查工作,排查隐患不留死角
无论严寒酷暑,还是白昼黑夜,校园里总能看到刘主任带领保安巡逻巡查的身影。他每天都会细致地穿梭在教学楼、食堂、操场、学校的路口等各个角落,查看消防设施是否完好、门窗是否关闭、有无可疑人员等情况。对发现的安全隐患,他总是第一时间记录并安排整改,绝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威胁校园安全的细节,用脚步丈量校园安全,用细心和耐心为师生营造放心的学习生活环境。
五、合理划分责任区域,确保安全工作落实
为了让校园安全工作更加精细化、责任到人,刘主任对校园进行了科学合理的责任区划分。明确各个区域的负责人以及相应的安全职责,使得每一处空间、每一项设施都有专人管理、专人负责。通过这种清晰的责任划分,有效避免了安全管理中的推诿扯皮现象,让整个校园安全工作得以有条不紊地扎实推进,全方位确保了校园安全无死角。
六、深耕教育一线,紧绷安全之弦
刘主任的贡献远不止于安全管理方面。令人钦佩的是,他还活跃在教育教学的舞台上,并且多次收获荣誉奖项。今年学校推行的项目式教学,他承担了五年级体育课-----乒乓球项目式教学,他更是精心设计每节课,细心讲授每个动作,从不放过细小环节。课堂上的他,激情澎湃,用丰富的知识储备和独特的教学方法,点燃了学生们对乒乓球运动的热情。他深知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因此因材施教,耐心地引导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鼓励他们勇敢克服难题,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探索精神。
更难能可贵的是,刘主任将安全工作与教育教学巧妙融合。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他时常穿插各类安全案例,用生动形象的方式向学生们普及安全知识,让安全意识深入到每一个学生的心中,使安全教育不再是枯燥的说教,而是实实在在融入到日常学习生活里。
在刘主任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力量,那是责任与热忱交织而成的力量,激励着全校师生共同守护校园,努力奋进。他就是我们身边的榜样,用日复一日的坚守,书写着独属于自己的教育华章,践行着别样的教育家精神,成为全校师生心中校园安全的“守护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