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前语
“十四五”以来,商洛立足秦岭山水城市特色,以“干净商洛”创建和“两拆一提升”为抓手,系统性实施城市生态修复和有机更新,全力打造“中国康养之都”。短短几年,中心城市和各县县城犹如“变脸”一般,越变越美,成为人民之城、幸福之城、活力之城和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美好家园。系列报道《山城“变脸”记》,聚焦商洛山城,探秘城市之变,今天推出“柞水篇”。
清晨雨后,漫步在柞水县城新修的彩色健身步道上,垂柳拂岸,乾佑河波光粼粼,市民们或慢跑、或闲谈,惬意悠然。这如画般的场景,正是柞水县近年来用心践行“人民城市”理念,聚焦民生痛点,高标准推进城市更新结出的硕果——不仅“面子”更靓了,“里子”也更实了,一幅宜居、宜业、宜游的幸福画卷正徐徐铺展。
滨河画廊:彩色步道串起活力与诗意
曾经,跑步爱好者张欣只能冒险在国道上锻炼,“既不安全,也不舒服”。如今,一条北起小王家沟口南至石镇大桥,蜿蜒3公里多的休闲健身步道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塑胶铺就的彩色路面在垂柳掩映下延伸,与清澈的乾佑河水相映成趣,宛如一条滨河画廊。
“现在每天早晨吹着风,看着两岸绿树跑步,太惬意了!必须点赞!”张欣高兴地说。

这条步道远不止是条路。沿线精心设置的孝义文化驿站、贴心的手机充电座椅、实用的跑步计数系统,将运动、休憩与文化体验巧妙融合。退休市民李娅萍和伙伴们是这里的常客,“唱歌、跳舞、打非洲鼓……这休闲走廊真是我们退休生活的‘快乐源泉’,对健康好处太大了!”


绿肺焕新:山间公园变身“网红”打卡地
同样焕发新生的,还有柞水县唯一的城市公园——三道井森林公园。曾几何时,设施老化让它难以满足市民对康养休憩的期待。2024年的改造提升,为它注入了全新活力。

如今,晨曦微露或夕阳西下时,林间步道上满是市民的身影。他们或结伴放歌,或树荫小憩,沉浸于远离喧嚣的宁静。市民王红玉深有感触:“变化太大了!修好后我们每天都来锻炼,山清水秀空气好,带孩子玩一整天,心情特别愉悦。”
改造不仅新增了小游园、观景台等赏景空间,更完善了儿童游乐设施和园林景观。昔日的陈旧山体,一跃成为市民亲近自然、享受生活的“网红打卡地”。年逾古稀的杜云相老人感慨:“从来没见过三道井变得这么好!设施又舒适又宽敞,带孙子、唱歌跳舞,别提多高兴多舒服了。”


幸福升级:家门口的便捷与烟火气
城市更新的暖意,不仅流淌在公园绿地和滨水步道,更融入了市民日常生活的烟火气中。历经棚户区改造而生的“幸福里商业综合体”,就是最好的例证。这里集商业消费、休闲娱乐、生活居住于一体,让便捷与惬意触手可及。

每当华灯初上,幸福里的小区广场便成了欢乐的海洋。孩子们嬉戏玩耍,大人们闲话家常,寻常温暖的场景勾勒出最动人的民生图景。市民张霞切实感受到了变化:“自从建成幸福里,不管是上班还是接送孩子,出门方便多了,生活品质明显提升。”市民李东燕也欣喜于家门口的变化:“以前带娃要跑城南广场玩,现在这里设施完善,娃玩得开心,我们大人也能聊天放松,特别好!”


精雕细琢:城市更新绘就宜居新篇
柞水县的城市更新之路,始终围绕生态宜居、设施完善、风貌提升、智慧便捷的目标精雕细琢。近年来,一系列扎实举措落地生根:
街区环境焕新:完成街区环境提升、拆墙透绿工程;
绿色触手可及:建成湾潭子、农机路口、迎春路口等22个小游园,修复“下梁新城幸福林带”;
安居工程推进:对县城中心片区一二期、土产公司等5个棚户区进行改造建设;
道路品质提升:县城内10条街道实施“白改黑”升级。

从山边郁郁葱葱的公园到河畔彩色的步道,从转角遇见的绿地到功能完善的小区,柞水县正用看得见、摸得着的改变,一笔一画精心描绘着“宜居柞水”的幸福底色。城市更新的每一步,都踏在民生的鼓点上,最终汇聚成市民脸上满足的笑容和心中满满的获得感。这座秦岭深处的小城,正以更舒适、更便捷、更美丽的姿态,迎接着每一个崭新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