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笔者从陕西省商洛市商南县残联获悉,商南县突出残疾人民生保障和服务能力建设,聚力打造“陕亮家园”新样板,着力提升广大残疾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商南县推行“政府+企业+残疾人”模式,落实残疾人联席会议制度,协调整合县财政、民政、卫健、教育、人社、文旅、残联等部门的人力、资金和资源,以商南国力集团残疾人康复托养中心为依托,打造集残疾人康复医疗、托养服务、技能培训、文化娱乐、就业创业等功能于一体的残疾人幸福家园。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建强园区党组织,积极为残疾人送政策、送文化,送服务、送关怀,提升残疾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县委组织部选派1名科级领导作为“陕亮家园”建设党建指导员,县残联派1名副理事长和2名干部驻点抓园区党建工作。累计开展精神残疾人集中康复、托养600余人(次),残疾人就业培训40余,建成残疾人辅助性就业车间2个、残疾人农疗基地1个,60余名托养康复的残疾人在园区实现辅助性就业,接待省内外10余家单位观摩交流。联合商南县国力集团,投资6亿多元,倾心打造残疾人综合服务平台,聚焦康复托养、培训就业、文体娱乐等残疾人需求,全要素、家园式、一体化完善服务功能,提升服务水平。托养照护方面,将政府购买托养服务每人每期标准首次提高到6000元,目前在园托养精神残疾人350人,切实做到“托养一人,解放一家,稳定一方”;就业培训方面,依托1200平方米的残疾人技能培训校区,有针对性的开展藤编、保健按摩、烹饪等技能培训,培训残疾人70余人,实现了园区培训、园区就业的目标;辅助性就业方面,新引进食品调料加工项目,建成“爱心调味品厂”辅助性就业基地,安置托养康复的残疾人60多人就业;文体娱乐方面,因材施教开展各类文艺培训,精心举办残疾人文化“一台戏”等文化娱乐活动,不断提升在园残疾人精神风貌。
商南县认真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多方筹措资金为全县8000余名残疾人和4000余名重度残疾人发放“两项补贴”资金1000余万元,临时救助残疾人78名,落实救助资金26.1万元,托养照护养残疾人4800余人(次),为16名残疾人及残疾人家庭大学生发放补贴6.1万元。扎实开展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服务,结合残疾人基本状况需求调查,零距离掌握残疾人辅具需求,落实专人提供申请、评估和适配“一站式”服务,切实提高社会参与度及生活质量,为400余名重度残疾人发放轮椅420余件、助听器82个,残疾人辅具适配达到全覆盖、全免费。实施“阳光增收”项目,投入资金30万元,支持残疾人种植养殖业110户,发放残疾人自主创业补助6万元,完善残疾人就业基地3所,建立残疾人培训需求台账,开展“订单、定岗、定向”式培训,将培训服务送到田间地头、送到残疾人家门口,在镇村举办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班10期,培训残疾人323人,为残疾人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协调县卫健局、县医院先后2次下基层入户为82名重度肢体、重度视力残疾人提供上门办证服务,全县32名重度尘肺病人办理了残疾人证,解决了残疾人“办证难”问题。不断完善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为2000余名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宣传、转介工作,全县残疾人康复服务率达到90%,为103名重度残疾儿童提供免费定期上门康复服务,为205名重度残疾人家庭实施了障碍改造。扎实开展“全国助残日”系列宣传活动,通过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广泛宣讲残疾人优惠政策,拍摄残疾人公益广告片、残疾人自强模范先进事迹专题宣传片12期,残疾人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张海巅 代绪刚 来源:商南县残疾人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