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上地球最后一片净土 ——西藏心旅

来源: 西安商情网 发布时间: 2021-07-04 10:31:41

                              

                                踏上地球最后一片净土

                                                                                    ——西藏心旅
                                                                                                          高晖
           古语道:相由心生,相由心改,景由心起,景由心移。每一个人去西藏的心态不同,所以他感触的西藏也不同,神奇美丽的西藏只有一个,但留在每个人记忆中的却完全不同。谨以此文献给爱学习、会工作、有情趣、知感恩的人         

                                             ——题记

         我,有无数个理由想去西藏,更有一种不可名状的情愫想去西藏。那里有世界上最高最美的山峰,有哺育我们的母亲河源头,有伸手可触的祥云,更有那美仑绝幻的藏域风光。西藏是一首诗,永世抒怀不尽的史诗,西藏是一幅画,永远没有收笔的画卷,西藏是一片圣洁的土地,容不得丝毫的玷污和亵渎……。西藏,美丽而矜持,神秘而亲切,在我的内心深处犹如西湖春晓,犹如骏马秋风的塞北,令人遐想和向往,真是做梦都想去西藏。

         2010年的金秋时节,我终于踏上朝思暮想的西藏之路,开始了期盼多年的朝圣之旅。怀揣着一颗朝圣的心,在万米的高空俯视着朝天堂的山水脉络,山渐渐的近,云慢慢的飘,水清清的流,此刻,我真是羡慕斗战胜佛孙悟空,腾着云,驾着雾,一个筋斗翻个十万八千里,自由地嬉戏在崇山峻岭和白云霞光之间,遍赏着天地之美景。机舱里除我们随行二十八人外,巧遇延安的两个旅行团,大家相互问候,气氛友善,仿佛成了延安人的包机,真是从圣地走向圣地。经过三个多小时的空中旅行,飞机在雅鲁藏布江南岸缓缓下降,高原上的雪峰、峡谷、江河、道路逐渐放大,十一时许,飞机降落在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民用机场之一拉萨贡嘎机场。脚踩着地球上最年轻最高峻的大陆,除了兴奋又平添着几多激动与新奇,环视四周,到处是汉藏两种文字的标识牌,工作人员的脸庞都是高原红,真有点恍如隔世。走出候机大厅,前来接我们的导游小李为我们一一献上洁白的哈达,我仰望蓝天,阳光炫目,棉絮状的云雾随风飘逸,空气中弥散着淡淡的酥油茶香。我,真的来到了魂牵梦绕的西藏。西藏,位于祖国西南边陲,青藏高原的西南部,她北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北连接青海省,东连四川省,东南与云南省相连;南边和西部与缅甸、印度、不丹等国家接壤,边境线全长近4000公里。西藏以雄伟壮观、神奇瑰丽的自然风光闻名于世。她地域辽阔、地貌壮观、资源丰富,自古以来,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创造了丰富灿烂的民族文化。


        “西藏”一词的来历,不仅社会大众,甚至专门研究藏学的学者,能够解说清楚的也不多。在现今提出的一些说法中,仍存在不少疑难之处,这是由于历史上藏语、汉语、蒙古语、满语对青藏高原各部分的地域名称和对藏族的族称曾经发生过多次变化,而且这些历史上的名称互相交叉和影响,使得至今对西藏和藏民族的称呼及其含义仍然存在较为复杂的情形。
        西藏在清朝正式定名。唐宋为吐蕃;元属宣政院;明称乌思藏,设都司等;清初称卫藏,卫即前藏,藏即后藏;后正式定名为西藏,为西藏得名的开始;清设西藏办事大臣;民国初属西藏地方;新中国后延续;1965年西藏自治区正式建立,区名沿用至今。
        对西藏的向往最初缘自于父亲的一位战友。在我上中学时一天放学回家,看见门口停着一辆挂着军牌的吉普车,车上坐着一位威严的军人,家中传出父亲和别人爽朗的笑声,推门进屋,只见和父亲对坐着一位皮肤黝黑身材魁梧的军人,像是一位首长,父亲介绍说这是他抗战时期的一位战友,现在西藏军区工作。可能是受父亲的影响吧,我从小对军人就有一种亲切感,所以没有任何拘束就坐在这位军人叔叔的身旁,叔叔拿出用哈达缠裹的一把精美的小藏刀送给我,我双手接过,细细端详,爱不释手。我用叔叔带来的青稞酒敬了他三大盅,听他讲藏文化、青藏公路、雪山、白云和蓝天,并说他虽不是藏民但对西藏有深厚的情感,将来归天了也要把魂留在西藏。这是我平生第一次见到哈达、雪莲、藏刀、青稞酒,从此,西藏在我幼小的心灵埋下情缘。在以后的几十年当中,不论是在什么地方,这种情缘和向往之心与日俱浓,只要是有关西藏的话题必定不舍得离去,只要是熟知的人去了西藏心底就会羡慕不已,特别是2006年因工作忙,没能参加延安中学的32个同学去西藏的聚会,更是终身遗憾。
         今天,我从圣地走来,乘坐贡嘎机场大巴前往拉萨市区,我们沿雅鲁藏布江经曲水县来到拉萨河畔,沿途的高山拔地而起,逶迤向前,气势雄伟,植被虽不算太好,但已被一层绿色铺盖,洁白的哈达、五彩的经幡、葱绿的庄稼和精致的建筑随处可见,身着艳丽藏族服装的群众开着拖拉机,骑着摩托车,或农田劳作,或树下小憩,一派田园风光,令人轻松惬意。
         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后,车上有人惊叫,看,布达拉宫,旅友们离开自己的坐位聚首在车窗前,远远地望着布达拉宫的雄姿离我们越来越近,我的呼吸有些急促,心跳在不断加快,竟情不自禁地吟唱起苏玮那首寄托着纯朴情感并在神圣信仰面前拷问灵魂的《我的布达拉》:我爬过的雪山你知道,哦,布达拉!我磕过的长头你知道,哦,布达拉!我颂过的经卷,做过的祈祷,你知道,你知道,布达拉!……心中的圣地,梦中的太阳,不论欢乐痛苦,我都把你时刻牵挂,布达拉!


                                                        感悟拉萨—心之净
      拉萨是西藏自治区首府,是西藏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中心,平均海拔3600米,是一座具有1300年历史的古城,更是朝圣者及旅游者心目中的圣地。早在公元七世纪,松赞干布兼并邻近部落统一西藏后,就从雅隆迁都逻姿(即今拉萨),建立了吐蕃王朝,七世达赖喇嘛时期,扩建形成以布达拉宫为中心,辐射周围约3平方公里的拉萨古城,1951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平接管拉萨,1960年正式设立拉萨市。由于拉萨的悠久历史,1982年被国家命名为首批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如今的拉萨市区面积59平方公里,人口近27万,有藏、汉、回等31个民族,藏族人口占87%。走在拉萨的大街上,你会被随处可见的藏服、藏餐,藏民手持经纶呢喃细语和虔诚膜拜等种种藏地元素深深吸引,无处不在感染者到达这里的人。千百年来,无论这个城市如何变迁,它却依然保存着让你停留的理由,因为这里是整个藏文化的浓缩之地,聚集弥留着自松赞干布迁都于此后时间轮上刻下的每一道印记,藏人心目中的神圣宫殿和佛学寺院云集与此,布达拉宫和大昭寺便是其最具象征性和代表性的建筑和寺院。
        矗立于拉萨市中心红山的布达拉宫不仅仅是这一座城市的象征,更是雪域高原的象征,它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集宫殿、城堡、寺院于一身的宏伟建筑,同时也是藏文化的博物馆。如果说拉萨是西藏的精华浓缩,布达拉宫则是拉萨的龙睛杰作。
       “布达拉”是梵语的音译,意思是“观世音菩萨居住地”,它是吐蕃王(藏王)松赞干布于公元631年为迎娶大唐文成公主而建,1645年重修,1690年扩建,1936年达到今天的规模。布达拉宫依山垒砌,群楼重迭,殿宇嵯峨,气势雄伟,有横空出世气贯苍穹之势。坚实墩厚的花岗石墙体,松茸平展的白玛草墙领,金碧辉煌的金顶,具有强烈装饰效果的巨大鎏金宝瓶、幢、经幡交相映辉,红、白、黄三种色彩的鲜明对比,分部合筑、层层套接的建筑型体,都体现了藏族古建筑迷人的特色。布达拉宫是藏式建筑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华民族古建筑的精华之作。布达拉宫建筑总面积13万余平方米,主楼高达117米,大小房间二千余间,现有玉器,瓷器、银器、铜器、绸缎、服饰、唐卡共7万余件,经书6万余函卷等旷世珍宝,仅七世、十三世达赖喇嘛的灵塔就耗用黄金15950两和18870两,还镶嵌着无数的珍珠玛瑙和珊瑚翡翠。它分为白宫和红宫两大主体建筑,白宫是达赖喇嘛生活、起居的场所,红宫主要是历代达赖喇嘛的灵塔殿。


         在不到一个小时的参观当中,流水般的人群都放满了脚步,或轻声细语,用懵懂的眼光打量着这神秘而圣洁的殿宇,看着那些僧侣和朝圣的人们,目光坚定,神色自若,弯着腰,捻手捻脚,毕恭毕敬,心净如水,一心向佛的样子,我仿佛感觉到人与佛的灵魂交汇,给人展现出一种天然的高贵,让人肃然起敬。
        与布达拉宫遥相呼应的大昭寺是各教派共尊的神圣寺院,距今已有1350年的历史。它在藏传佛教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这里供奉着文成公主从大唐长安带去的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是西藏现存最辉煌的吐蕃时期的建筑,也是西藏现存最古老的土木结构建筑,开创了藏式平川式的寺庙布局格式。它融合了藏、唐、尼泊尔、印度的建筑风格,成为藏式宗教建筑的千古典范。西藏政教合一之后,“噶厦”(藏语,即西藏地方政府)的政府机构也设在这里,活佛转世的“金瓶掣签”仪式历来在大昭寺进行,1995年确定十世班禅转世灵童的金瓶掣签仪式也在这里举行。用大昭寺一位著名喇嘛尼玛次仁的话讲:“去拉萨而没有到大昭寺就等于没去过拉萨”实不为过。
        漫步在布达拉宫广场,行走在大昭寺的八廓街,你会真正感受到什么是顶礼膜拜,什么是五体投地,什么是心无杂念,心净如水。虔诚的人们不远千里一路长拜,一立一俯之间吸纳着天地之灵气,用身体丈量着充满艰辛的漫漫长路来到这里,仰望着立于宫殿的神圣法体,添加着酥油,敬奉着香火,六字真言诵念不断,祈求的是来世的安康和生活的美好。我相信每一个生活在现代都市里的人都该为这样坚定而执着的虔诚感到震撼,芸芸众生中有多少人坚守着自己的信仰,还有多少人能坚持守信仰而不被诱惑,生活在现代文明社会里的人,有谁还愿意像长拜一样朝自己心中光芒普照的神圣信仰中的圣地长拜?
         撼动人心的长拜让我由衷的感悟到 “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关系,心净如水的佛教徒所敬奉的神灵,其实就是对天的一种敬畏。“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莫非已也”,中国古代的贤哲们早已给现代人类以启迪,那就是人类无论如何都是大自然亿万物种中的一种,对自然界的水、土、空气,以及自然中的大多数物种存在着依赖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大自然并不依赖人类而存在,而人类却依赖自然而存在,人类能否永久的合而为一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对待人与自然的态度上,必须有我们先人所领悟到的人与自然的那份和谐,能否使这种和谐永恒,往往取决于人类自身。可悲的是,令世间万物所不能及的强大的人类智慧,在今天确用自己的智慧与体能使人与自然的天平产生了严重的倾斜,这种倾斜在一定意义上对于人类来说无疑是一场福祸相伴的悲喜剧,甚至是一场灾难。人类应当抛下贪婪,以一颗长拜的心善待自然,与之和谐共处,这或许是中国古代贤哲们给全人类留下的“天人合一”最重要的思想精髓。


                                               感悟纳木错—水之净
        常挂嘴边的一句话,水是生命之源。其实,常人对水的认识还是非常的肤浅,还远远没有上升到生命的高度,因为它得来的不是太金贵而是太廉价。《老子》语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意思是说要把水的品性与人之善行的最高境界一样对待,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到了西藏你就会对这句千年深邃的话语有一种大彻的感悟。
        离开拉萨向西北240公里便是西藏人心目中具有非常神圣地位的纳木错(错藏语,即湖的意思)。那一天,我们沿着青藏公路一路上行,这条被誉为西藏 “生命线”的公路,是几十万人民子弟兵付出巨大艰辛和牺牲所铸就,这其中就有父亲的那位战友。“天上无飞鸟,风吹石头跑,四季穿棉袄,氧气吃不饱”;“上了五道梁,难见爹和娘”,这两首民谣道出了那时筑路时的险恶环境。当年,文成公主走了两年多的时间才进藏,如今,你可驾着“铁马”在青藏公路上松缰驰骋。“文成应无恙,当惊世界殊”,天地仿佛因路而缩短了时空距离!
        一路上,天公不作美,密布的乌云遮盖了整个天空,低垂山腰的云带像面纱一样遮挡着雪山的真相,或隐或现,平添着几分神秘,但还是可以感受到沿途草原、盐湖、戈壁、高山、荒漠的大气磅礴。导游说,到西藏看山看水要有缘,心若诚天自晴,心若灵彩虹现,如果真能见到彩虹,那真是扎西德勒!我带着一颗忐忑的心在思绪,难道自己几十年的向往还不算虔诚吗?大巴车继续前行,路越来越陡,川越来越窄,氧气越来越稀薄,终于爬到了海拔5190米的那根拉山口,车子停留十分钟,让那些敢于挑战号称生命禁区的人们在此留下缺氧的美丽瞬间。在藏民心中,每个山口都是神圣之地,这里挂满了经幡,表达了对神灵的恭敬。我跳下车,拿起相机在大风的摇晃中不停地拍照,体会着风口浪尖和缺氧的滋味,山口的前面出现一条无边的蓝腰带,那就是远眺的纳木错湖。
        纳木错是西藏三大圣湖之一,藏语意为“天湖”,湖面海拔4718米,面积1920平方公里,是西藏最大的湖泊,是我国第二大咸水湖,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湖。我轻轻的来到湖边,天空的乌云在不断地蠕动,忽然像大幕一样撕开个口子,金灿灿的阳光普洒在湖的中央,依稀可见的雄伟的念青唐古拉山就矗立在天湖的身后,像一位威严的勇士守护着生死相依的情人。我就像一个不远千里来到这里的朝圣者,寻觅着几百年来无数藏民到这里不为游览,只为转经的虔诚感觉,以求灵魂的超越。传说,如果来到这里的人能绕湖而行,便能得到渊博的知识和无量功德,并舍去恶习及痛苦,最后获得正果,这就是藏俗羊年转湖。转湖期间,纳木错附近的四座寺院会变得香火缭绕、热闹异常,转经的人群像一条流动的河,滔滔不息,绵绵不断。我没有这样的机缘赶上转湖节,但我有心围着湖转,庆幸自己有缘,可以在金色的阳光下细细品味藏人对水的崇尚。


       面对与雪山相映,风景秀丽的湖水,我整个灵魂都被她的纯净所洗涤,这个世界上最高最美的神湖着实让人震撼,仿佛置身于一个蓝色的世界。淡蓝、浅蓝、灰蓝、宝蓝、深蓝以及深邃如墨一样的蓝黑,这由浅而深的蓝色,蓝得清澈,蓝得丰润,蓝得迷人,似乎包容了世界上一切的蓝色。头顶深邃而疏朗的蓝天,与纯净的湖水浑然一体;远处雄奇皑皑的雪峰犹如琼楼玉宇,忽隐忽现;湖边的草地犹如一张巨大的绿毯,无边无际;浩瀚的湖面在清风中波光粼粼,泛起片片涟漪,更透着一种别样的情韵;她温柔,宁静,澄澈,悠远,深情款款。我想,在这片梦幻般的湖水边,注定发生过许许多多感人的故事,还有那藏民手持经纶老少相依转湖的情景,自然地勾勒出一幅天、地、人和谐共处的生动画卷。藏民对湖的崇尚宛如对神灵的恭敬,容不得丝毫的亵渎和怠慢,他们不仅在布达拉宫和大昭寺前长拜,同样也在圣湖、圣山面前长拜。
        在佛教信徒的心目中,湖是人间天堂,湖水是佛祖赐给人类的甘露。“圣水”能洗涤人们心灵上的贪、嗔、痴、怠、嫉五毒,能清除人肌肤上的污秽,在圣湖沐浴净身,灵魂可得到净化,肌肤变得洁净,可以益寿延年,许多虔诚的信徒会把“圣水”当做珍贵礼物赠送亲友。尽管西藏民间更多地把水神与湖神信仰分离,认为水神是主宰水灾的神灵,人之所以得水痘、生脓疮等疾病,是触犯了水神而受惩罚的结果,而湖神则可以给人带来吉祥如意。但藏民对湖的信仰很大程度上是对水的崇尚与敬畏,水在这里是规约神湖信仰的核心元素,这种湖神信仰结构在藏族民间信仰的演变历程中始终没有发生变化,或者说是“水”一次次激活藏族湖神信仰的发展,这种信仰不因时空的变迁而转移,一直延续至今。
          由此可以追溯到人类的童年时期,之所以对水产生崇拜,是因为水有养育、毁灭、不可捉摸的性情,因而人类对水产生了又爱又怕的情感,赋予水以神的灵性,祈祷水给人类带来安宁、丰收和幸福。我国传统上的龙王就是对水的神格化,凡有水域水源处皆有龙王,龙王庙、堂遍及各地。藏传佛教徒对水神和湖神的崇拜其实就是继承了中华传统水文化的衣钵,并注入藏文化元素,形成浓郁的独具特色的藏域水信仰。

      水是生命的源泉,人类对水的需要仅次于氧气,地球上水的总储量为138.6亿立方公里,而陆地上的淡水资源只占0.9%,其中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占全球淡水总储量的0.3%,是全球总储水量的十万分之七,而对人类生活最密切的湖泊,河流和浅层地下的淡水仅占淡水总储量的0.02%。即便是在这样严峻的水资源情形下,缺水、浪费水和水污染的现状与在高度文明社会里生活的人类改变这一现状的信心和决心极不匹配,因为水对大多数人来讲还是一种廉价的东西,人们对水的态度还远没达到尊重的程度,更没有上升到佛教徒对水崇拜的境界,人类还在不断的透支和污染着水资源,透支着我们的生命源泉。有人把地球比做人,高山是他的肌肉,森林是他的肺,河流是他的血液,血液被污染了,那他的肌体还会是健康的吗?去纳木错吧,或许在那里会让你懂得什么是水的尊贵。

                             感悟林芝—山、林之净


        在西藏,有一个素有“天然的自然博物馆”、“自然的绿色基因库”和“西藏江南”之称的地方,那就是林芝。“林芝”藏语的意思是“太阳的宝座”,分别被喜马拉雅山、唐古拉山、横断山脉所包围,在许多年前她还是西藏深藏闺中未人识的地方,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这个“闺中佳丽”终于撩开柔曼的面纱,让世人品味她神秘而美丽的容颜。
         我们西藏之旅的第三站就是林芝。林芝位于西藏的东部,距离拉萨600多公里,海拔只有3000多米。驱车东行两小时,我们来到海拔5013米的米拉山口,祥云伸手可及,经幡绕身飞舞,山风凛冽袭人,色彩鲜艳的经幡上印着清晰的经文图案,在蔚蓝的天幕下,在强烈的阳光照耀下,这些经幡被大风吹的抖动,藏民认为抖动一下就是诵经一次,佛祖就会感知一次,多么传神的想法。站在山口俯视山谷,蜿蜒曲折的公路就像一条细长的哈达,自然随意地摆放在宽阔无比的绿茵毯子上,“哈达”两边散落着大小不一、酷似围棋子的东西,其实那是黑白相伴的牦牛和羊群,足见山势的落差之大。这里是拉萨市和林芝地区的分界线,同样是拉萨河与尼洋河的分水岭,东西两侧自然景色迥然不同,汽车从海拔5000多米的高处一路下行到3000米的尼洋河畔,我们沿尼洋河河谷继续往东,从这里尼洋河如同藏族小妹一路与我们相伴,也给我们提供感知她的机会。

     尼洋河是一条非常美丽的河,它是雅鲁藏布江的一条支流。藏语称河为“曲”,因此,尼洋河藏人叫它尼洋曲。尼洋河是林芝人民的母亲河,河水从海拔5000米的古冰川千转百绕而下,低吟婉转的表面却有着烈马脱缰的野性,尼洋河风光带景区,散布着无数的旖旎风光和历史遗迹,而且还有新近开发的漂流项目,让你体验高原漂流的刺激,感受青藏高原酷似江南又不是江南的田园牧歌。尼洋河之美,美在它的水色,清澈、翠绿、还有那洁白飞溅的浪花,给人的视觉效果是纷纷攘攘、难分难辨地交融在一起。藏族人崇拜大自然,他们祖祖辈辈用神话故事、美妙歌舞膜拜大山,赞美江河,他们这样形容西藏的江河:飞花碎玉的尼洋河。
         在尼洋河中游,有一个著名的景点叫中流砥柱,那是一块巨石兀然立于河中,将河水一分为二,任凭惊涛骇浪,岿然不动,河水冲击到这块巨石上,溅起一片浪花,翻滚激荡,夺路而去。我们下车到河边抚水洗手,抓紧拍照留念,近距离感受什么是真正的中流砥柱。相传,这块巨石是工布地区一位守护神修炼时的座椅,天上的白云也经常到尼洋河里来游荡,它们在河里弄湿了衣衫,就一件一件挂到天上去晾晒。此时,我心中忽然想到“行云流水”这个词,这个词的美妙境界是难以用言语所表达的,我在想,创造这个词汇的人,当他获得灵感的那一刻,他的心灵肯定已和大自然的美景融为一体了。
         车子继续东行,河谷逐渐开阔,视野不断拉长,山势更加突兀,巨大无比的大山,鬼斧神工般矗立在路的两边,尽显阳刚之气,给人以幽深宽广和沧桑浑厚之感。这横亘千年连绵不断的大山,仿佛高昂着头颅,洞悉红尘,藐视辉煌,让你情不自禁产生一种自我渺小和敬畏之情。远处,天上的白云和山顶的积雪正在厮磨亲昵,悄悄耳语;水汪汪的草甸铺满高山,形成天然的牧场;莽莽林海,树叶绿得发黑发黛,山花怒放,草色生辉;从高寒地带生长的雪莲花,到亚热带盛产的香蕉、棕榈等物产在这里应有尽有。蓝天飘白云、冰川衬森林、碧湖映雪山,一派森林云海、风景绝伦的自然风光。
        下午,我们到达林芝地区首府--八一镇。这是一个罕见的青山绿水环抱、阳光迷雾笼罩的新兴城市,城市的许多街道都以祖国各省名称来命名,尤其以广东省援建项目居多。这里城市公共设施齐全,市容干净整洁,建筑设计追求差异性,力求功能性,打造高尚性,展现出一派诗情画意,宛如出水芙蓉,婀娜多姿,绽放眼底。
         听导游讲,林芝属藏东南河谷地带,冬暖夏凉,气候宜人,这里同样有许多圣湖,湖水清澈见底,四周雪山倒映其中,沙鸥、白鹤浮游湖面,湖水透明可见游鱼如织,情趣怏然。每到春季,湖四周群花烂漫,雪峰阵列并倒影湖中,景色宜人至极。秋季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天空碧蓝如洗,火红的枫叶折射灿烂的阳光,倒影在碧蓝的湖面,景色美不胜收。只可惜我们的行程没有安排更多的景点,只能从导游的介绍中体会其中的韵味。


       第二天,我们去被称为人类最后一处秘境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一路上,我们行进在无边的林海之中,车在林中走,人在景中游,尽享着莽莽林海给人类释放的清新氧气。临近中午,湛蓝的天空下呈现出一座高耸入云的俊美山峰,那就是雅鲁藏布江边的南迦巴瓦峰,导游激动的告诉我们,南迦巴瓦峰有时云蒸霞蔚,山峰时隐时现;有时碧空如水,山峰晶莹耀眼;有时云带束腰,云中雪峰皎洁,云下岗峦碧翠;有时霞光辉映,雪峰如披红纱,娇艳无比。她到过这里十六次,只见过山峰露面三次,这次是看见的最漂亮的一次,并说我们这个旅行团真是幸运,第一次来就看见山峰的真面目。导游兴奋的程度绝不亚于我们这些初次到来的游客。南迦巴瓦峰,海拔7782米,高度排在世界最高峰行列的第15位,被誉为中国最美最难攀登的山峰,南迦巴瓦在藏语意思是“直刺天空的长矛”,因终年积雪,云雾缭绕,从不轻易露出真面目,所以它也被称为“羞女峰”。传说山顶上有神宫和通天之路,因此居住在峡谷地区的人们对这座陡峭险峻的山峰都充满了无比的崇敬。
         站在谷底,仰望山峰,其巨大的三角形峰体雪白铮亮,峰顶上一团蘑菇云久久笼罩不肯散去,就像用纯银打造的一顶皇冠,佩戴在它高贵的头颅上,尽显着其俊美刚毅的传神气质。雪峰和谷底之间6000多米的落差,构成了世界最深最长的大峡谷,从深切的谷底到雪峰,依次分布着低山热带雨林、低山准热带雨林、山地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山地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山地温带松林、亚高山寒温带冷杉林、高山灌丛疏林和高山草甸,还有常开不败的各色野花散布其间。在森林和雪峰的连接线上,不时有巨大而晶莹的冰川随着沟谷延伸,突破雪线深入森林,形成亚洲乃至世界最好最完整的垂直分布生态系统。身处此地,整个山林一尘不染,你会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在呼唤、在震撼、在回荡的真切感觉,这真是老天的造化和人间的奇迹。面对如此绝美的景色,不禁让我想起了吴均《与朱元思书》中的“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
         林芝之行,体味的是于山寨竹屋栖身,于白云山际放歌,于温泉花海沐浴,在雅鲁江边洗心,在苍莽林海观绿,在雪山把魂唤醒,是让我融入自然、荡涤尘垢的梦幻之旅,这就是传说中的香巴拉,现实中的林芝。有诗人这样写道:人情与土地一样纯朴,生活与奶茶一样浓香,雪峰与岁月一样悠久,道路与天地一样宽广。来林芝,就是来到太阳的心脏,来林芝,就是来到神仙居住的地方。

      有趣的是,在我们从林芝返回拉萨的途中,在不到十公里的距离间,天气发生了乌云、雨花、大雨、转晴的过程,并且出现了彩虹。这彩虹横跨尼洋河河谷,两头探向幽暗的山麓,这是我平生见到的最美的彩虹,七色的彩虹,有充满激情的红色,有充满关怀的橙色,有充满微笑的黄色,有充满友爱的绿色,有充满理解的青色,有充满神奇的蓝色,有充满幻想的紫色。不知是我们的诚心感动了西藏的神灵,还是柔情多娇的彩虹欢迎来自圣地延安的客人。此情此景,不由得让人觉得那不仅仅是有趣,更是有缘,扎西德勒!
      短短的几天朝圣之旅,让我目睹了西藏的山、水、林之净,真切的感受了心净如水的藏民对自然的崇尚和恭敬,同时也体味了质朴和谐的民风习俗。西藏不仅有天铸地造之美,更有悠远隽永的藏域文化。此行我才发现,自己朝思暮想的净土,其实早有文人墨客留下清晰的脚印,说明我心底的山水其实是超越自然的“人文山水”,这是受中华悠久历史文化魅力熏染的结果,使我无法摆脱。每到一处,总有一种历史的沉重感笼罩我的全身,对一草一木、一山一水无端地感动,常常像傻瓜一样木然伫立,或只是机械的拍照,时儿满脑章句,时儿满脑空白。结果,就在这看似平常的伫立瞬间,山、水、林与藏域文化自然浑沌地交融在一起,让我不忍这就是被世人誉为地球的最后一片净土,我想呐喊呼吁,于是有了写些东西的冲动。没料到的是,我本为追寻夙愿的原始动力,在一落笔的刹那间显得如此笨拙和吃力,那是自己原本对所要倾诉的对象缺乏深刻的认识。但,我还是拿起了笔,为生物多样性资源最富集、为世界最丰富最独特的野生动植物宝库、为视自然和谐为生命的西藏、为“天人合一”的人类祈愿献上我虔诚的一笔。
        愿我们的地球家园处处是净土,扎西德勒!!!

责任编辑: xasqbj
西安 | 咸阳 | 铜川 | 渭南 | 延安 | 榆林 | 汉中 | 安康 | 商洛 | 宝鸡 | 杨凌 | 西咸 |
友情链接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网信网 中国网 央视网 国际在线 中国经济网 中青网 中国台湾网 中国广播网 中国西藏网 光明网西部网陕西网西安网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人员查询

西安商情网 邮政编码:710005

新闻热线:029-86178533 广告热线:18092743863 电子邮箱:61777670@qq.com

本网站法律顾问:陕西弘业律师事务所